
2018年一月,加入了「不止讀書營」,小河每個月推薦一本或兩本書外加拓展閱讀書目,這一年的主題是“自我通識教育”。木心的<文學回憶錄>是2018年的最後一期。看到書名就想馬上找來讀,在蝸牛閱讀裡一看兩千多頁,怕讀著讀著就中途而廢了,懷著對木心的好奇與對文學脈絡的求知慾還是開始了。沒想到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竟看完了。其中,有些章節愛不釋手,讀完意猶未盡;有些章節一目十行,讀著百無聊賴。
看書之前我希望能夠跟隨木心先生了解文學的歷史脈絡,自認為也算是一個讀書人的基本素養。看完之後對文學的發展與各個時期的一些代表人物與作品都有所了解之外,還意外收穫了一種態度,藉由梁文道在開篇所述:
“木心的文學回憶錄,斬釘截鐵,不解釋,不道歉,不猶疑。他平視世界文學史上的巨擘大師,平視一切現在的未來的讀者,於是自在自由,娓娓道出他的文學回憶。”
這是一種不看低自己,亦不高看自己的態度。
加入閱益,讀寫結合,令我在時間的維度上不斷地認識自我。一邊看書,一邊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自己的不足,看到自己一直以來沒有發現的自己。今天下班走在路上構思文學回憶錄的書結,突然遇到一個不太一樣的自己:
我素來認為自己包容,常還因覺得先生的觀點太獨斷太不包容而跟他理論。近來我在看木心的文學回憶錄時也有跟他提起,發現木心也是一個很有自己觀點,“愛恨”鮮明的人。先生昨晚在讀「唐詩百話」時也說起“發現這些牛逼的人都是毫無避諱地評論他人他事的呢。”而我呢?除了生活中的一些真心令人氣憤和不滿的事件抱怨下和發揮下“恨意”,很少發表獨斷的反面觀點。想起月初某一天在寫讀書筆記時發現自己因為不常思考而不愛公開發表觀點,今天回讀梁文道的開篇文章,寫到:
“有些讀者把自己放的很低很低,要不,便是自我太大。遇到高人,遂開始在乎起自己的表現,水平如何,深怕別人看不起自己。”
赫然發現,我就這些讀者之一。看低自己,自我太大,太關注自己的感受與內心,以至於無法自由自在表達自我。「平視」是一種修為,亦是一種貴族氣質。
謝謝這二十多天詼諧幽默,輕鬆自在地教我認識這一品質的木心先生。父母是第一任老師,你無法選擇,但日後的老師們,你都有機會選擇,只要你願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