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6日,农历十一月初三,星期六,早上7点,准时起床。
今天我们讨论《心经》之经文第三句是“照见五蕴皆空”。
照见五蕴皆空
照。是指真心本体,通过自身的的眼、耳、鼻、舌、身、意,接触到外界的色、声、香、味、触、法,即用自心智慧之明,照自身愚昧无知之暗。
五蕴。佛教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五蕴”和合而成,人的身体也是由“五蕴”和合而成的。五蕴,指的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其中,色蕴属于“五蕴”中的物质现象,通俗地讲,是指一切有形象或是占有空间的物质。佛教认为,宇宙万有,任何一法的存在,都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元素因缘和合而成,故凡眼所见、耳所闻、鼻所嗅、舌所尝、身所觉、以及意所想,皆为色蕴。除色蕴之外的其余四蕴,都是”五蕴“中的精神现象。通俗地讲,受蕴是指眼睛看见外境时所产生的乐(乐受)、苦(苦受)及不苦不乐(舍受)的感受;想蕴是指对所见的事物所形成的概念;行蕴是指集中注意力于观想;识蕴是指对所看到的对象进行分别判断。受想行识四蕴皆属于心法,其中,受、想为心之作用,行为一切心之作用,而识为心之本体,这是因为,心、身两个方面,心上的障碍更多。佛教认为,“五蕴”遮盖我们的本性,是妙明真心的障碍。
空。与“有”相对。音译为舜若,意译为空无、空虚、空寂、空净、非有。一切存在之物中,皆无自体、实体、我等,此一思想即称空。亦即谓事物之虚幻不实,或理体之空寂明净。自佛陀时代开始即有此思想,尤以大乘佛教为然,且空之思想乃般若经系统之根本思想。空可分为人空与法空。所谓人空,是指人类自己无其实体或自我之存在;所谓法空,是指一切事物之存在皆由因缘而产生,故亦无实体存在。小乘佛教所说之空,系观察分析一切事物而入空,故称析空观。与此不同的是,大乘佛教则另立体空观,即观一切存在事物的理法之当体即是空之法。
照见五蕴皆空。“照见”如渡船,“五蕴”如大海,“皆空”如彼岸。这句经文的意思,指的是依此般若渡船,渡过生死苦海,到达涅槃彼岸。《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见诸相非相”即“照见五蕴皆空”。如果“照见五蕴皆空”,那么,自性大光明宝藏便全体出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