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我之前在网上看到的,觉得有用,所以在这儿转发一下,希望能帮到有需要的人。
一、电视、电影、综艺节目中 新看了一部的电影/电视剧,觉得不错,可以作为影评/剧评素材,也可以把经典句子或片段记下,用在其它的文章里;比如湖南卫视的综艺节目《少年说》、《我家那闺女》等,写亲子文的时候都可以引用。
二、微博 当我们上下班乘公交车时、睡前玩手机时,都可以刷刷微博,看一些新闻事件。尤其是写观点文、热点文的小伙伴,不要错过尤其是微博热搜,基本包含当日热点。
三、生活见闻,身边案例 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生活社交中免不了和朋友吃饭聚会。彼此谈论、倾诉的话题,工作中旅游里发生的有趣事,都可以拿来当成素材用。尤其是写非虚构,很多故事都来源于生活中的八卦,也可以去采访别人。
四、抖音 现在抖音视频很流行,大家有事没事都会刷会儿抖音。其实抖音里的一些鸡汤、心理学小知识经过自己的加工打磨、修改润色,可以放在文章里当成金句用。
五、知乎 比如我以前写历史文章,就喜欢上知乎搜索一些历史冷门知识,再分门别类收藏,挑选其中一些跟编辑报选题,通过后再开始写作。 知乎上故事、素材很多,大家可以关注相关问题,从中汲取灵感,分几个类,将不同素材收藏到不同的收藏夹里,需要时就点开看看。
六、新闻app 很多新闻热点都可以成为创作的灵感,可以改编进故事,也可以作为例子援引到观点文中。大家可以下载几个新闻app,比如凤凰新闻、腾讯新闻等等。一般我会看社会分类。
七、书籍杂志 大家看书的时候看到一些论点、金句、理论,小故事等等都可以及时记下来,我一般会做笔记,也可以直接用手机里的备忘录或者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等。比如有些文章里经常会出现龙应台与其儿子的故事,杨绛先生一家三口的故事等。
八、与题材相关的书籍 第7点主要讲的是泛读,大家无意中记下的灵感或素材。但当我们写作某一类型或相关选题时,通常会阅读相关书籍。比如写人物稿时我们可能会查看相关人物传记或者书籍,以便更好的了解该人物。很多写亲子、心理的作者都会查看一些心理学书籍,比如武志红的。 这种读书属于有的放矢,有目的地的去吸收知识,收集素材。有利于自己提炼出更独特新颖的观点,让自己的文章更加专业,更有深度而不是人云亦云。
九、上网搜索 利用好网络,我们可以得到大部分知识。尤其是写一些需要大量查阅文献的文章时,网络可以帮助我们查漏补缺。比如我写历史文章的时候,我会搜索关键词,查看20页左右的相关文章,尽量完整的了解这个人物。然而再动笔,这样写的文章会比较全面。
以上九点不是孤立的,通常都会用到,大家可以灵活使用,让自己的素材库日渐丰富起来,写文章的时候不至于干巴巴的,或者无从下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