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8日 星期四 晴 Burnaby
有效的溝通
這個例子充分顯示有效的溝通多麽不易,了解他人又是多麽重要。正確的溝通方式也就是移情聆聽,至少包括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負數語句,這至少能使人專心聆聽。
子:“上學真是無聊透了!”
父:“你已受不了了,覺得上學太無聊。”
第二階段加入解釋,完全用自己的語句表達,但仍用左腦的邏輯思考去理解。
父:“你不想上學了。”
第三階段滲入個人的感覺,右腦發揮作用。此時聽者所注意的已不止於言語,也開始體會對方的心情。
父:“你覺得很有挫折感。”
第四階段是既加以解釋,又帶有感情,左右腦並用。
父:“你對上學有很深的挫折感。”
運用第四階段的方式溝通,不僅能了解對方,更能幫助對方認清自己,勇於表達。再以前面的例子說明。
子:“上學真是無聊透了!” 我想引起注意,與人談談心事。
父:“你對上學有很深的挫折感。” 對這正是我的感覺。
子:“沒錯,學校的東西根本不實用。”
父:“你覺得讀書對你沒什麽用” 想想看,我是那麽說的嗎?
子:“對學校的不一定對我有用。你看某某,他現在修車技術一流,這才實用。”
父:“你覺得她的選擇正確。” 嗯……
子:“嗯,從某個角度看確實如此。現在他收入不錯,可是幾年後,或許會後悔。”
父:“你認為將來他會覺得當年做錯了決定。”
子:“一定會的,現在社會裏,教育程度不高會吃虧的。”
父:“教育很重要。”
子:“對,如果高中都沒畢業,一定找不到工作,也上不了大學。有件事——我真的很擔心,你不會告訴媽吧?”
父:“你不想讓你媽知道?”
子:“不是啦!跟她說也無妨,反正她遲早會知道的。今天學校進行閱讀能力測繪,結果我只有小學程度,可是我已經高二了!”
兒子終於吐露真言,原來他擔心閱讀程度不如人。此時才是父親發揮影響力,提供意見的時刻。不過在開導過程中,依然要注意孩子言談間所表達的信息。若是合理的反應不妨順其自然,但情緒性反映出現時,必須仔細聆聽。
父:“我有個構想,也許你可以上補習班加強閱讀能力。”
子:“我已經打聽過了,可是每星期要耗掉好幾個晚上!”
父親意識到這是情緒性反應,又恢復以前聆聽。
父:“補習的代價太高了。”
子:“而且我答應同學,晚上另有節目。”
父:“你不想食言。”
子:“不過補習如果真的有效,我可以想辦法跟同學改時間。”
父:“你其實想多下點功夫,又擔心補習沒用。”
子:“你覺得會有效嗎?”
孩子又恢復了理性,父親則再次扮演導師的角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