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蓝熵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者,宁俭;丧,与其易者,宁戚。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夏之亡也。
林放问之所以有此问是有着时代背景的,朱熹的《论语集注》里说:见世之为礼者,专事繁文,而疑其本之不在是也,故以问之。
从孔子他老人家的激动的反映能看出,林放的问题是让他颇为欣赏的,我们做人做事需要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养成习惯也要从微习惯起步,然当谈及我们的内心关注点,那便不应该是小事,或不仅仅被琐事所局限,心大,世界就小了,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风景;心小,世界也就大了,我们只能驻足一隅。
那么什么是心呢,心是眼界、式格局、是胸怀也是气度。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讲,在高层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人们会转为向低层次拼命索取,因为这会来的更容易;然而这却不意味着,当一个人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他一定会向更高层次的需求去探索,因为那需要人内心的进阶和升华。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种文明的灵魂所在,文化的存续与传承也代表着这种文明的延续,一个没有灵魂的人,注定很难走远。
当今是一个快速发展,也是高度融合的世界,但如果我们想要通过融合获得更好的东西,前提是我们要有属于自己的东西能拿得出手,不然,那就不是融合,而是被同化。
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文明,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让我们很多人在压力的巨轮下沦为逃命者,边跑边丢掉身上那些自认为沉重的东西,以便能跑的更快一些。
看看我们笔下的字,有时连自己都目不忍视,可又有多少人倾情书法;听听我们的聊天的话语,雅俗的比重又占了几何,可又有多少人能记得几句诗词赋语;再问问我们的心,对世间万物是否还有感知的冲动,春雨、秋风、夏花、冬雪,这些古人寄托情怀的意向,是否还能撩动我们的内心?
当你静下来,不妨把手放在胸前,摸一摸,看自己的心是否还活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