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是制度?是道德情操?是和为贵?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论语》八佾篇之四
林放请教礼的本意是什么。孔子说:“你真是提了个大问题!礼,与其过于奢侈,宁可节俭一点;至于丧礼,与其仪式隆重,宁可悲痛哀伤。”
断舍离(13)“孔子”也爱断舍离断舍离的角度看:
礼,强调做事过程的内心精神感受,而弱化做事过程中的物质满足。
比如婚礼,是奢侈好?还是节俭好?圣人不注重恋爱关系,举例没有用婚礼,而是举了丧礼的例子。
人死了,与其大操大办,吹吹打打,人尽皆知,更好的是内心对死者的悲痛和哀伤之情。
断舍离(13)“孔子”也爱断舍离我要举婚礼的例子,一场婚礼的花费从酒席到婚车,再到婚纱照,更不用说金银珠宝房车财礼,似乎物质越多越好。
真正的核心:应该是夫妻双方的互敬互爱互相尊重。利益组合是表象,要有恩爱的内心才是婚姻的王道。
断舍离(13)“孔子”也爱断舍离“仁”是礼的根本。体现在“礼”上,要讲究谦让敬人。遇事要替别人着想,有同情心,处处关心别人,做人要自己有尊严,同时也要给别人以尊严。
礼是表露在外,仁在内心世界深处,两者相结合才完美。
道貌岸然和伪君子,指的就是“只有表象的礼,没有内心的仁”
断舍离(13)“孔子”也爱断舍离断舍离物品时,有一种观点认为,对于物品不充足不富裕的人来说,断舍离就是逃避,是得不到就说葡萄酸的行为,是“伪断舍离”。
从礼和仁的角度来说:断舍离物品是一种表面行为,本质是内心能量的聚集。
断舍离不仅仅是扔东西,而是在清理内心杂乱的情绪和思想状态,让内心能量专注在自己真正喜欢的事物上,产生强大的内部推动力。
这种断舍离行为和内心能量两者结合,本质上与物质多少关系不大,而是在发掘人的内心能量。
当内心能量充足时,自然就不需要那么多外在物品来填补自己。
断舍离(13)“孔子”也爱断舍离“君子无所争”的争,与“其争也君子”的争,虽是同一个字,含义却完全不同。前者是争权夺利、争胜好斗的小人之争,君子当然不屑于此。后者,则是依礼而行、当仁不让的君子之道。
断舍离(13)“孔子”也爱断舍离断舍离是扔扔扔,但是正能量的心动人生才是断舍离的内心能量。
断舍离要扔的是虚荣,骄傲,和随波逐流的思想和物品。
拿起的是真正内心所爱的人、事、物,在正能量的心动人生面前,要集中能量,轻装上阵,全力以赴。
断舍离(13)“孔子”也爱断舍离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断舍离亦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当我们足够单纯,就会足够专注,此时所做之事就会产生“信仰的力量”。
马云有一次和王健林同台。
王健林说“马云能忽悠,一说就有人信”
马云立刻回击“让别人信,自己不信,叫忽悠。我是自己信,也让别人信。”
无论是断舍离、还是礼、还是信仰,都是在表达:
人有精神内核,一切外在的表现,要和精神内核一致,就会产生强大的推动力,就会利己利人。
后记:
在简书书友圈,“乐道也”君在分享他对孔子论语的解读(本文也来自他的两篇文章的启发后附文章链接)。每每读后,感觉孔子鲜活和灵动。奈何历史千年,借孔子之名,开的孔家店,为名为利各有图谋,孔子的人设也已崩塌。
如果把孔子请下神坛,他的言行就多了生活气息,孔子是个有理想,也在努力践行的活生生的凡人。
他所指出的方法,也是回归人心和人性的调节方法。
他没有在富豪榜排名,也没有借机为自己谋取高官厚禄,一生践行在自己“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的道路上。
有人说孔子是假把式,在那个时代混的如丧家之犬。我说孔子门徒三千,像现在某些无才亦无德的所谓大师,随便割个韭菜,也不至于四处流落。如果孔子想用门生贴,随便谋一个小官职也不在话下。
划重点:孔子是“断舍离”“极简”的真正代表,内心对自己所追求的人生模式非常专注,不为名利财色所累,面对名利财色他更像是一种修行,在欲望的考验面前,不断的用亲身体验,完善自己的人生模式,圣人是在持续的断舍离中修炼“自己的心”。
礼的本意是什么,回到春秋读论语乐道也
乐道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