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外戚宦官乱朝,杨震上书进谏
【原文华译】
10 皇帝任命耿贵人的哥哥、牟平侯耿宝为监羽林左军车骑(羽林军分左右监,各自主管左右骑),封宋杨(皇帝的祖母宋贵人的父亲)的四个儿子为列侯,宋氏为卿、校、侍中大夫、谒者、郎吏的有十几个人。阎皇后的兄弟阎显、阎景、阎耀,并为卿、校,掌管禁兵。于是皇后家族又开始鼎盛了。
皇帝因为宦官江京当初在清河王邸迎接他入宫即位,认为江京有功,将他封为都乡侯。又封李闰为雍乡侯。李闰、江京并为中常侍。江京还兼任大长秋(皇后宫总管),与中常侍樊丰、黄门令(宦官总管)刘安、钩盾令(主管皇家园囿的宦官)陈达,以及皇帝的乳母王圣、王圣的女儿伯荣等煽动内外,竞相奢侈暴虐。伯荣出入宫禁,传递奸谋贿赂。
司徒杨震上书说:“臣听闻,政事以得贤为本,治理以去秽为务,所以尧舜之时,俊杰在位,四凶流放,天下咸服,以致和谐。方今至德之人,无一人用事;嬖幸之徒,满布朝廷。乳母王圣,出身微贱,得到千年一遇的机会,奉养皇帝,虽有抚养之勤,前后赏赐,已远超她的付出,而贪得无厌,不知纲纪,受托干政,扰乱天下,损辱朝廷清白,玷污日月光明。女子与小人,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实在难养,应该立即驱逐乳母,让她住到宫外去,断绝伯荣,不让她进宫。这样,皇上的恩德永在,上下两全其美!”
奏书递上去,皇帝把它拿给乳母等人看,于是他们都仇恨杨震。
伯荣越来越骄淫,与故朝阳侯刘护的堂兄刘瑰私通,刘瑰娶她为妻。刘瑰后来官至侍中,并继承刘护的爵位。
杨震上书说:“按照制度,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正是为了防止篡夺。之前我看到诏书,封已故朝阳侯刘护的堂兄刘瑰继承刘护的侯爵之位。而刘护一母同胞的弟弟刘威还健在。臣听说,天子有封爵的权力,封给有功之人;
诸侯可以继承爵位,传给有德之人。如今刘瑰既无功劳,也无德行,只是因为娶了乳母的女儿,一时之间,既位列侍中,又至于封侯,不符制度,也不合经义,行人喧哗,百姓不安,陛下应该以历史为镜鉴,坚守君王的立场。”
尚书、广陵人翟酺上书说:
“当初窦氏、邓氏之宠,倾动四方,官职全归他们家族,财货堆积在他们的府邸,以致他们玩弄政权,更改社稷,难道不是因为他们势尊威广,才造成这样大的祸患吗?而一朝败亡,人头落地,想当一头猪崽,也不可得。
富贵如果不是积累得来,就会突然失去;爵位如果不是正常渠道取得,就会遭致祸殃。如今外戚所得到的宠幸,从开国以来,从未到过如此程度。陛下诚然是希望仁恩周洽,以亲九族。但是禄去公室,政出私门,重蹈覆辙,岂有不翻车之理?这正是安危之极戒、社稷之深计。
当初文帝不舍得花一百金去建一个露台,又收集臣下装奏书的布袋,缝制成帷帐,有人说他太节俭,他说:‘我为天下守财,怎么可以浪费!’如今陛下刚刚亲政,时间不长,而费用赏赐,已经不可胜算。敛财于天下,而赏赐给无功之家族,国库耗尽,民生凋敝,如果国事需要额外支出,又必然加重赋税,百姓怨叛既生,危乱可待也!愿陛下求忠贞之臣,诛远奸妄谄媚之党,割情欲之欢,罢宴私之好,心里时刻想着那些亡国之原因过失,鉴览兴起之道,则灾害可息,丰年可至矣!”
奏书递上去,皇帝不搭理。
【学以致用】
01,每个人都有自己人性的弱点,皇帝也是一样,除非他超脱世外,那他就是“非普通人”了
02,杨震他们说的有没有道理? 当然有道理
但是,这个道理对汉安帝没有用
为什么?
这就跟小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受到了童年阴影,长大了之后,他的这种缺失感,你用大道理的东西是满足不了的
有句话叫,男人至死都是少年
就是一个人在童年时光,不管是好的印象,还是坏的印象,都对他内心的影响极其深远
何况,在帝王家族里面,从小就会有童年阴影
汉安帝少年时候入宫,当时是邓太后掌权,邓太后的权力欲望又很重(只要坐上这个位置都是一样的),他这个皇帝能不能安全的长大还是个问题,所以一直处在恐惧当中
这个时候,让他内心有点安全感的会有谁呢?哪些人帮助过他呢?
这些大臣肯定不在的
只有乳母和这些宦官近侍们与他相依为命
当一个人处在极端低谷期,处在最穷困的时候,任何一点小小的援助,就会记忆一辈子
所以,我们会看到社会上一些案例,为了报答当年的一顿饭的恩情,有成就了,愿意提款上百万来回报。 可能在他心里,这一百万的价值还没有当年一顿饭的价值大
同样的情况
汉安帝与乳母等人的感情超过了一般的家庭,所以,一朝得势,就共享富贵,不给封个侯爵,都会怀疑自己的能量不够大
所以,不管大臣们说的再正确,汉安帝都不会放在心上
大臣们觉得汉安帝应该站在企业的高度,国家治理的高度来看待这些问题
但不好意思,汉安帝的心思突破不了这个层面,他的心思只是停留在童年那个感觉里
03,为什么汉安帝会给宦官江京封侯呢?
那是因为邓太后宣召汉安帝进宫即位的时候,是江京带车去接的
但是你会发现, 江京并不是建言献策拥立汉安帝的,而只是去迎接他的
这压根也不是什么封侯的功劳
但是,对汉安帝来讲,江京带来了喜讯,让他感到极大的“幸福”
为了回报和纪念这一刻的幸福,就给他封侯了
从汉安帝的角度来讲,这不是从道理和逻辑的角度来决策的,而是从心理,从情绪的角度出发的
代入下自己,如果我是汉安帝,是这样的成长经历,我估计也会这样
因为我是爷爷奶奶带大的,所以,我深刻记忆着每一个曾经对我爷爷奶奶好的人,所以我时刻想着怎么更好的去报答他们。
04,原生家庭的问题
我以前不了解这个词,后来看了《模仿律》之后,晓得了一点东西
但是,我时常琢磨另外一个观点:
并不是所有家庭有缺失的孩子就一定有人格缺陷
如果他的成长环境中,有一个很有爱的人
如果他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看了很多书,进德修业,读通了很多的道理
那么,他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行为处事,比一些正常家庭成长的孩子可能还要更好一点
为什么?
因为他看懂一些东西(比如佛经,比如易经.....),根据六祖慧能的案例来讲,他觉醒一点自身的本性,对人,对事,对物都有善意
这种人也是有很多的
所以,这就会引发两点思考:
1,不要让小孩子在童年的时候受到阴影,尤其注意他/她的情绪与模仿力
2,小时候在长辈缺失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他/她 们中也会有人格伟大的人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