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浦弥太郎在他的《崭新的理所当然》里写过“朋友就是一面镜子”的文章:
通过在一张纸上把认为是自己朋友的名字写下来,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有些人明明和自己很亲近,但你就是不会想到他的名字。
有些人则是在旅途中结识的,真正来往不过一个月左右,但我能毫不犹豫地认定“这人是朋友”,把对方写进朋友名单。
有些人你虽然很喜欢,却又觉得“把他写进朋友名单,似乎不太对”。
还有些人虽然经常见面,但你不觉得他们是朋友,而有些人十年来的互动只有寄寄贺年卡,但你立刻就写下了对方的名字。
价值观,共通点,认识的时间,曾一起做过的事。或许朋友关系是无法仅靠这些标准来判定的。
在阅读这篇文章时,我一下子想起自己也曾做过这样的朋友名字清单的事情。只不过我没有用笔和纸写出来,而是在心里逐一筛选的。
当我2014年在越南河内的古街,面对纷繁众多的当地有趣的小玩意和喜欢的画作时,当第一感觉 的是想全部拥为已有的冲动慢慢褪去,我当时心里想到的是想让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亲人和朋友也能同时分享我的这份喜悦。
所以我在心里开始第一轮对于我所认为的朋友的筛选。在那个下午,在那个时间不够充裕继续逛街的当际,出现在我脑海里的名字,是我认为的朋友。
可是因为那时囊中羞涩,加上行李已经太多,实在没有能力顾及那么多心里已经想到的朋友。只能转而再次进行第二轮的筛选,正是这一轮筛选,让我很轻易地将不是那么重要不是那种值得花一生去深交的朋友请出了我的心里。
最后我认为的那轮朋友中,我为什么想要送她一份小礼物,我想要给她传递什么信息?她值得我这样做吗?我为什么此时此刻想起了她?对于她这个朋友我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她曾给予我怎样的感动。
思考到这个层面时,我最后果断决定了带一些小礼物给这些同事,作为我此趟出国的伴手礼。而最后我心里定下来的这几位朋友,无一例外的都是有送我礼物的朋友。像北京的MONEY伟,每年生日我们都会互赠礼物,像JOAN,我只是随口一句好想学画画,然后她就以她美术生专业的眼光送了我一套素描基础学习的书。
还有一些是我觉得,我们可能更适合在精神层面上交流然后碰撞出火花,最后彼此都激动的好像很久未见似的那么兴奋。所以达到这种关系的朋友,已经无需再通过礼物去表达什么了。
再后来我在2015年再去去到同样的地方,经过同样的街边小店时,我已经没有第一次的苦苦犹豫和难以决定了。直接在心里一下子锁定了一些朋友的名字。
自那之后,我就有意识在去精炼自己的朋友圈了。
通过将自己的朋友名字写出来,我们一开始都会选择与自己最亲密,感情最深的人写起,写着写着,你心里就会自动过滤掉有些可能在你心里根本称不上朋友的人。
其实“写出朋友的名字”这件单纯的事,当你在思索谁是你的朋友时,你的内在也渐渐浮上表面。这样一个小细节,可以作为认识真正的自己的手段。
排在前面的朋友名字,可以清楚地认识自己喜欢与什么样的人交往,自己喜欢她的那个特质。而对方也最欣赏自己的哪个特点。她身上有着自己怎样的向往与渴望,自己为什么会被她吸引。
而对于那些自己一下子就过滤掉的之前所谓的朋友名字,自己不喜欢与怎样的人来往,他身上有一些怎样自己讨厌的特点,其实这样的朋友更向一面镜子,直视你内心的深处,因为你讨厌人的身上那些特点,其实你也拥有,所以你才会忍受不了,也接受不了。
当看清自己的本来面目后,看待事物的方式 便不会那么狭隘和有失偏颇,也不会盲目地随波逐流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