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今天和我一个朋友去深汕合作区哪里看市场,他的同事陪着我们。这位同事也是在那个市场有开商店,而我也是,可能会对他的利益有影响。当问到他如何评价这个市场的时候,他给我的回答一直是:“市场很饱和了吧。”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感受到了他的意图,其实他是想隐瞒信息,然后避免我去到那个地方。在我明白了他的意图之后,我和我朋友选择是在他陪同完之后,我们自己去哪里转了一大圈。没想到有意外收获。
另外我们中午在吃午饭的时候,这个同事会对我朋友会更友善,比如会叫他夹菜,不会对我说,聊天的时候一直是看着我的朋友。这顿饭虽然是这个同事请的,我很感谢。但是我也知道是因为我这朋友才吃的这顿饭。当感受到对方的态度之后,我的内心还是很平静,并没有很情绪的想法,怀疑或者之类的。而是默默地吃饭,白吃一顿饭,还是要吃饱。然后有空闲的时候,我就注视着他们的对话,不发言,静静地做一个聆听者。
不管是在我们的生活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会遇到来自人际关系上的阻碍,就像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对你持有善意和友好。我今天表现的很平静,这种平静就是面对外界刺激,给了自己选择权。我看到了对方给我带来的刺激是不友善的,但是我内心选择的是让自己平静以对。不因别人的行为,眼神,而自我否定和怀疑。
【二】
今天去看市场,去到一个店里,那家店营业额比较低,理论上不应该如此。
我就和店员问他:“你们店什么东西卖得好?”
他说:“烟和水卖的更好”,
“哪中间卖场的食品销量如何?”
“不理想”
“我愿意给你一些观察可以么?”
“可以”
“我发现你这些食品虽然日期都很新鲜,但是包装盒上都有很多灰,这会影响人购买的想法,当你想要去买东西的时候,一碰一手灰,你还会买么?你会觉得干净么?”
在这沟通的时候,我很坦诚,把自己看到的问题,告诉对方。而这个告诉对方的过程,不是你应该怎么做,而是告诉我看到的事实,以及提问引导。另外之所以愿意去告诉这点,是因为觉得帮助到别人会让自己快乐。
【三】
今天晚上和助教在复盘带学的时候,有一个发现,我们在表达观点和说话的时候,很喜欢用【应该】这个词,有的时候在给对方反馈的时候也会用到【应该】。但是【应该】表达出来的是一种观点,当对方接收到的时候,会给对方一种去评判对与错的压力。而我们在建议对方的时候,可以把【应该】换成【可以】,可以表示我允许你接受,也可以不接受,给了你选择的空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