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春风驿站
原来灶下村离我这么近

原来灶下村离我这么近

作者: 冬夏书语 | 来源:发表于2024-08-06 07:25 被阅读0次

    不管是少年时期还是成年生活里,灶下村都离我很近,时常经过,经常穿行,甚至学生年代还去过住在里面的同学家吃饭——清淡却美味的四菜一汤,以及那温婉贤慧的年轻母亲的关爱,让我这个独自在异乡求学的初中生感到极致温暖。灶下村让一个寂寞想家的灵魂带来些美好的遐想:有一天是否自己也能在宝安有一盏属于自己的温馨的夜灯?让心安定,让夜不再落寞,让日思夜想的家人可以团聚……

    诙谐的是,三十二年后,我才知道那里叫灶下村,而之前一直将其称之为“二十四区”。想来不禁汗颜,一个生活了三十二年的老宝安人,却不知道“灶厦村”到“造厦村”,再到现今的“灶下村”,其实就是当年离住处只相隔一个十字路口的二十四区。

    看,那棵勇敢的树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为了前途,我们几个发小十来岁时离开父母到宝安求学。二十四区,是每个夏季这群少年结伴去冰室解渴的地方,呼朋唤友,肆意奔放的我们在冰室聊港产片,聊金曲排行榜,聊四大天王……

    某天,一位比我们稍年长些的家乡人请大家喝冰。他突然指着店门口一棵掉光了叶子的枝干说,看,坚强的大树,一点绿色叶子都没有,却坚定又勇敢地直入云霄。当时我怔住了,看看他,又抬头看看这棵树,一张苍白无血色的书生脸,一棵苍劲有力的枯枝,突然觉得此刻多么诗意十足。

    这位师兄很关心我们,经常请客,以家乡人的身份鼓励和爱护几个小女孩,还一度开玩笑说以后要找会做客家咸菜焖猪肉而且可以半夜一起看世界杯的爱人……

    他对二十四区那棵树的诗意点评以及选择爱人的标准,一直是几个发小茶余饭后的话题,当然这是成长路上的笑谈。

    时光飞逝,三十多年后的一天中午,发小聚餐,这位兄长刚好在同餐厅吃饭,他与夫人过来敬酒打招呼。年过五十,发胖发福,油腻的话语,十足的应酬场面……这样的场景,让我想到也许他像许多人在年轻时都曾有过激昂且诗意的慷慨之词那样,当年对一棵树的赞美只是在一群小女孩面前显摆,装深沉。

    后来发小们再聊起二十四区那棵诗意的树,都笑了。

    这棵勇敢入云霄的树,并不属于那位自命不凡的师兄,由始至终,只在一群努力而拼搏的少年心里。

    还是迷路了

    采访前一天,我问爱人,灶下村在哪里?“二十四区。”他对宝安的地形了如指掌,答得很快。“放心,你对那里很熟悉,不会走丢的。”他又加了一句。

    这样一说,我也就了然于心。殊不知,采访完出来,终究还是迷路了。一坊、二坊、三坊,穿行在错综复杂的小巷里,总找不到停车的位置,一种懊恼的情绪慢慢涌来。绕来绕去,匆忙行走间,居然来到了灶下村那棵闻名遐迩的大榕树下。这棵历经三百年风雨霜冻的老树郁郁葱葱,盘综错杂的老树根苍劲有力,厚植本土,分明让人看到树在沉静中对信念的坚守。

    我干脆不再寻车,在树下坐了下来,理清思路,回望来时路。这充满人间烟火味的二十四区,在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中,有多少人曾放弃过,离开又回来?这跌跌撞撞的世俗,琐碎的日常又是否值得坚守?像我这般迷路者,浮躁不安,气燥心烦,最终被一棵沉静的古树治愈,何其幸运。

    就如时间从来不语,只会在悄然中给出答案。沉默的古树,用其厚重的树干书写岁月的沧桑,也许它只为有一日,在默然中为一位迷路者洗涤心灵,为其重启信心而静待了三百年。

    长得像王力宏的灶下村人

    想不到,采访中遇到一个有共同认识的人的灶下村人。身为七零末,长得却像九零后,他的叔辈们说他像王力宏——他是刚接手的新村长。

    尽管见面之前,社区工作人员说他长得很年轻,心态更年轻。但见面后还是意外地惊呼了几声。

    前面大部分聊天里,新村长没有加入谈话,只是听老村长讲。后面闲聊开了,他突然对着我说,我俩应该是差不多年龄阶段。

    我说不可能,你不是九零后吗?

    他说,我是79年的。

    我连续说了几个“啊”,嘴巴一直合不上,惊叹他怎么可以如此冻龄。

    有时会在工作中遇到上下几届的校友,本地人抑或深二代,说起认识的某某,无形中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那些青涩的校园生活就不由分说得冲入脑海。这位年龄比我小的村长问了几个名字而我都认识之后,就敞开了话题聊,不再拘谨,熟悉的校园气息渐渐弥漫开来,如同他是同窗多年的校友。

    更巧合的是,老村长居然是一个朋友夫家的表叔。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供销社的茶叶店卖过饼、是合资厂的中方厂长、开过中巴走西乡到罗湖的路线,最后在村委退休。每一份工作都有跌宕起伏、轰轰烈烈的经历,被时代的洪流裹挟前行。侃侃而谈改革开放热火朝天的奋斗史,但不忘提醒我们107国道那边以前是茫茫海岸线,人烟稀少……

    六十岁左右的老村长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十来岁,一头黑发,有正值壮年之感。与我们的聊天,有条理,有情感,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待——把村里的故事用文字的方式留下来,让子孙后代知道先人们如何奋斗过。

    坐在大榕树下,大脑迅速地将一日见过的人、听过的事捋了一遍。夕阳透过榕树叶照射在身,将黄昏的思绪安抚在这一刻。

    二十四区,曾在少年时期某一个晚风摇曳的夜晚,我坐在里面的一个小亭里,苦涩地想家,遥想有朝一日这万家灯火里有没有一扇属于自己的窗。

    二十四区,曾有个发小在大学时代在一楼银行取了学费出门时,被骗子团伙骗光,几天后还神情恍惚,怎么都想不明白,钱为什么莫名其妙就没了。

    早就听说灶下村这个地方,但没想到离我这么近,近到驻扎心底几十年却浑然不知。

    二十四区,这个承载了许多青春往事的地方,当许多熟人渐渐搬离后,我才知道叫灶下村。而距离我第一次前往,不知不觉,已过去了三十二年,不免有了光影流年、斗转星移的感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原来灶下村离我这么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tff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