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本体的自性是什么
美好的一天把美好的祝福送给大家,祝大家一天好心情一天奇迹不断。和老师一起正诸先觉考诸古训,一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一起习圣人之学过自在人生。感谢古圣先贤们的点滴骨血和老师的分享。感恩列祖列宗。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千古圣圣的点滴骨血 圣人之学的
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今天的分享,何其自性,跟大家简单分享一下一心三藏他的自性是什么,
我们上一堂课呢跟大家讲了本体就是一心三藏,一心三藏只是个表述的名词,其实就是觉,本体就是觉,觉呢也是个表述的名词,
但是这个呢是最接近,或者说最能表述这个本体的,就是你知道有一个存在,这个存在的只是存在着。她孕育了一切,他又是一切。就是觉存在,觉即一切,一切即觉。
这个呢我们会在后面的课程当中去讲,那么现在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这个本体他的自性是什么?这个本体他有什么特征?那这个我们必须清楚,
我们已经讲了好多遍了,就是在讲自在人生的课程的时候已经讲了很多遍了,就是何其自性,
这个搞明白了,我们才能知道如何正确的去做功课。如果这个搞不明白,我们大家还是不会去做功课的,这都是属于明心见性的一部分。
也就是讲你不能光懂这个本体,或者说这个真相是一心三藏,你还必须知道一心三藏他的自性是什么。
那同样还是用六祖慧能他的一个偈子,来跟大家讲这个本体的自性,把这个偈子跟大家发一下,我们结合这个偈子跟大家重新温故而知新,让大家再重新去了解夯实一下关于本体的自性。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六祖惠能
本体就是觉,我们一直跟大家说的那个冥想就是我是觉。我是觉,这一切都是我创造的,这不是真的,这是我做的一个梦而已。
包括我们在心外无理这一堂课当中会跟大家讲五条法则,什么呢?觉存在,觉即一切,一切即觉。觉存在。
也就是说那个真正的,那个唯一的,不变的,绝对的,永恒的,那样一个真理,那样一个真相就是觉。
这个觉呢,我们用了一个词来表征,叫一心三藏。因为觉他就是符合一心三藏这样一个特征,
我们跟大家说的觉,他既有空的一面,也有不空的一面。即空又不空,就是空不空,
就是上堂课跟大家说的,你对这个觉是无法表述的,他什么颜色?什么形状?我们是无法表述的。就是它是空的,摸不着,看不着,抓不着。
但他又不空,因为你的目之所及一定有终点,你的听之所及一定有终点。现在你睁开眼睛,你看到外边的天空楼宇,树木 这都是觉的终端,他又是不空的。
那包括你的念,包括你说你的每个思想也都是一个终点的,你即使想到了天堂,想到了地狱,他还是有一个终端,他都是不空如来藏。即使你开了天眼,你看到的前世今生,你看到了其他维度,其他次元,他总有一个终点。这个就是不空如来藏。
而不空如来藏有形有色,那我们可以摸,可以看,可以听,有冷有热,这都是觉。
所以说觉它既空又不空,这就是空不空如来藏。所以说一心三藏就是觉,觉就是一心三藏。
那现在为了更好的去理解,我们把一心三藏这个词在今天这个课程当中把它换成觉。觉的自性是什么?因为我是觉呀,觉的自性是什么?
这个地方再强调一下,我是觉,不是我的觉,也不是我有觉,明白吗?我是觉,
因为你一说我的觉呢,你就着相了,就是我相。一说我的觉,那就是觉是由我而产生的。
你只是觉的一个管道,所以我是觉,不是我的觉,或者我有觉。
如果是我的觉,我有觉,那就变成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了。首先你就有了个我见,我相,那就开始着相了。
那我是觉。那我的身体也就是觉的一部分,我的身体也是觉的内容。所以我可以觉到我有一只手,但这个手就像我觉到楼房一样,就像我觉到树木一样,他都是觉的内容。
我觉到我在说话。但这个说话呢就像狗叫一样,就像鸡鸣一样,就像汽车的马达,或者说街上的嘈杂的声音是一样的,他都是我觉到的内容。
所以我的整个肉体,我的眼耳鼻舌身意,包括色声香味触法,都是我觉的内容。我是觉。那我就是无限的。
那现在我们跟大家说觉的自性是什么?就是刚才说的把一心三藏在今天这个课程当中换个名字就是觉。我们在上堂课一心三藏当中也跟大家讲了,觉就是一心三藏,一心三藏就是觉。因为觉即空又不空,所以觉是空不空的,
那觉的自性是什么呢?六祖慧能的这个偈子就说的非常棒,也就是说六祖慧能通过这五句话,就把觉的自性说得比较全面了。
所以我们也跟大家一直在讲,那你只要记好这一首偈子,那么你就把觉的自性几乎就掌握完了,
因为我们跟大家说的,你只是知道觉还不够,我是觉。那我是觉,觉又能怎么样呢?这个就很重要,
觉又能怎么样呢?他就牵涉到,你后面会不会去格物致知,你后面愿不愿意去知行合一了。
但如果你不理解觉的自性是什么,那么你也就不会去格物致知或者去知行合一,就是你还是不会做功课。为什么呢?
你不明白这个自性,你就不知道这一切的万有是从哪里来的?
那现在来看一下觉的自性,那看六祖慧能写的这首偈子,我们来一条一条解读一下。
这个偈子呢他是六祖慧能,就跟释迦牟尼佛顿悟的当下,或者和王阳明顿悟的当下,他们说的话是差不多的。
大家知道佛陀在菩提树下最终顿悟了,顿悟之后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皆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但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自然现前。这是佛陀在菩提树下顿悟的时候说的一段话。
王阳明龙场悟道也是说了一句话。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那今天我们不去解释佛陀和王阳明他们悟道说这个话代表着什么,今天我们解释六祖慧能他悟道说的这首偈子它代表了什么,
六祖慧能他悟道呢也就是五祖弘忍给他讲金刚经,就是五祖弘忍传衣钵给六祖,给六祖讲金刚经,当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我们解读金刚经有一品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六祖慧能大彻大悟,就口占一偈。
这首偈子呢就是现在这个,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不动摇。何其自信能生万法。
就是他悟道了。那这首偈子的境界和佛陀顿悟和王阳明龙场悟道是一样的,就是已经大彻大悟了。
那我们来把这每一条再跟大家去过一遍,过一遍呢就是让你知道这个觉的自性。让你就在今后的生活当中,你就知道你应该怎么活了。也就是我们说的,为什么要去格物致知,为什么要去知行合一。
首先来看第一条,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就是没想到,没想到这个本体的自性是本自清净的。自性,我们说自性佛,就是你的本然状态。
所以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你的自性是清净的。这个很重要,
你的自性是清净的。前段时间在弟子班,有个家人就把这个,因为我们也在讲清净,我在讲清静的时候,就把它换成了感觉好,快乐呀,喜悦呀,和平。
感觉不好呢就是有情绪,恐惧呀,焦虑呀。这个家人就做了个概念的调换,他就说感觉就是本体了,感觉就是那个一切了,所以感觉存在,就说感觉可以和觉互换。
那这个地方我们再跟大家澄清一下,是不能互换的。感觉不是觉,感觉就是何其自性,本自清净这一句话的表述,
那觉是什么?觉是一心三藏。你看这分明是两堂课,这个感觉呢只是觉的自性,只是觉的特质吧,是这个意思。
所以你看他这个地方大家要搞明白,你的自性是清净的,这个就很重要了,但是你要先明白为什么自性是清净的?
那我说我是觉。那觉的自性为什么是清净的?这就很重要了。那其实很简单,我们可以从各个角度来跟大家讲,
这个很重要,因为这牵涉到为什么你要格物致知?为什么你要知行合一?为什么你要致良知?为什么你要致中和或者允执厥中?或者修行当中很多人讲的要法喜,要快乐呀,或者所谓的能量高,为什么要这样?
我们先说觉是一切,一切即觉,觉即一切。这个还没讲,看来这个课程的顺序是不是要调整一下,有可能把那个心外无理这一堂课给他提前,给他放到一心三藏后面,先讲心外无理,然后再讲何其自性,可能会更好一点,
那我们今天还这样来讲吧,你看我们在心外无理这堂课中即将跟大家讲到的,第一觉存在。第二觉即一切 一切即觉。第三一切都在当下。第四呢你给出去什么感觉,你就接受到什么境遇。第五呢除了以上四条法则不变之外,其他都在变化。
那现在要告诉大家的觉即一切,一切即觉。那这个也很简单,为什么很简单呢?
我们说那个觉他是无限的,那个觉它是不变的,那个觉它是唯一的,他是绝对的。那既然觉是一切,他是无限的,那么什么都是觉,意味着觉是不分别的。
那我们之所以分别,是因为我们认为有一部分东西不是我们的,就是我们抗拒呀,小我的抗拒呀。小我的抗拒就是人欲,就是贪嗔痴慢疑呀,
因为对觉来说。比如说一颗草是他,一朵花是他,狗粪还是他,所谓的很富丽堂皇的这种装修也是他,茅草屋还是它,就是什么都是他,白天是他,黑夜还是他。
那你说觉即一切,一切即觉。那你说他会说我嗔恨黑夜,我喜欢白天吗?男的是他,女的还是他。他会说我嗔恨男的喜欢女的吗?他不会。他是一切,一切是他,所以他是不分别的。
他是不分别,那它一定是清净的。只有你分别了,你才会不清静。
所以这就是六祖慧能顿悟,因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无所住就是不要住色生心。就是不要因为你的眼耳鼻舌身意,带给你的这个所谓的色声香味触法而你起分别,起情绪。
佛法也会讲。因为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你的佛性因为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妄想执着就是你起了分别心,就是我们说的抗拒。
比如你说我不要债务,债务也是觉。你说我不要疾病,疾病也是觉呀。你说我不要脸上长痘痘,痘痘也是觉呀。你说我不要衰老,衰老也是觉。他们都是觉的一部分呢。
你说我只要财富,我只要年轻,我只要美貌,这些都是你自己的分别心,那你就把所谓的衰老,把所谓的那个负债排斥在你之外了,你认为你不是他。
所以这就是我们跟大家说的为什么觉的自性的,这样讲大家可以理解吧,也就是说觉它是一切,一切又是他,所以他一定是清净的,他是不分别的,
其实我们很多古圣先贤通过不同的词,或者不同的表述来讲过这个觉。那我们先说道家的。
道家老子说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自约之道。
你看有物混成,浑然一体,不分别。就像无极,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已经是分化的了,大家看太极图有阴有阳,但阴阳还没有完全分开。 所以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无极呢他就是浑然一体,他没有阴阳这种区分。那浑然一体就是不分别。那无极是什么?无极就是觉呀。
太极可不是那个本体,太极已经是从无极生出来的。那无极就是道,那这是道家讲的,有物混成,浑然一体,不分别。他是本自清净的。如果说他是分别的,就不清净,是这样的
包括道德经里讲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刍狗是什么?就是用那个稻草扎的狗。
就是古人祭祀的时候,其实现在也有。人去世送花圈,用纸糊的房子,纸糊的狗,纸糊的一些东西。这都类似于那个刍狗。就是古人祭祀的时候,用稻草扎的这个狗。
那这个刍狗它到底是有用的,还是无用的呢?在祭祀之前他是很神圣的,任何人不能碰它。但祭祀之后呢在地上随便什么都可以踩来踩去。
所以说这个稻草刍狗到底是珍贵还是不珍贵的呢?其实这就是佛法里讲的法无自性。我们前面刚跟大家讲过法无自性。
法无自性是什么?比如心想生他无自性。那这个无自性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觉得我很帅,那是因为你的阿赖耶识当中有这么一个种子。什么种子呢?
也就是说你这个种子投射在心想生的身上。那这个种子里面有这样一个信念,有这样一个业力,这种叫帅。
如果你认为我很丑。那是因为你的阿赖耶识当中有这么个种子。其实就是你的分别心,就是你的业力,这个种子呀就是念,这个种子呀就是业力,
就你自己的种子,你自己的业力,你自己的念,就你这个分别心你看心想生就很丑。其实我是不帅不丑的,就是说我是无自性的,我是空性的,我是中性的。
我是空性的,我是中性的,所以我本身不具备丑或者帅的这种自性。而是你的这个分别心,你的这个阿赖耶识当中的种子,或者说你的业力,你的信念把我这种长相解码为帅,或者说把我这种长相解码为丑。
当然我自己也会解码我自己,解码我自己是帅还是丑,就这个意思啦。这个就是佛法里讲的法无自性。
法无自性就是本自清净,就是一切的都是没有自性的。一切都无自性,就是他不好不坏,不高不低,不美不丑,不对不错,这就是佛家里讲的法无自性。
那刚才我们说佛陀菩提树下顿悟,他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皆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
如来智慧德相是什么?如来就是觉,觉就是如来。那一切众生都是佛,都是觉。
可是因为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妄想执着就是你的分别心,就是你的阿赖耶识种子他在解码,就是你的业力。
所以你的每个起心动念就在分别了,你的每个起心动念就在造业,是这样的。但是本体觉呢他是清净的。
所以你看这是道家和佛家。我们刚才说的那个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那你看万物为刍狗,其实他是不分别的。就是这个天,就是这个造物主,他没有说这个刍狗一定是好或者是坏,他就是把他当做一个不好不坏的存在。他好和坏是世人的区分,是这样的。
那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那开悟者呀,他也没觉得这个是好人还是坏人,他是一视同仁的。
这个所谓的分别这个人是好人,这个人是坏人,就像心想生帅和不帅,都是因为来自于你的业力,来自于你的信念,来自你阿赖耶识当中的种子,是这样。
这是我们说的道家和那个佛家这么讲的。儒家呢?孔子也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中天下之大本也。中就是那个觉,中就是个道。
夫道中而已,张三丰说的。道就是中。中就是觉。那你说中就是觉吗?中就是不分别。
你说中怎么就是不分别的呢?我们说中观,中道,中庸。你只要一说就不是中,你说对就一定有错,那就不是中了。
你说我没说错呀,但你说对的时候,他一定有个潜在的对立概念叫错。你说男就一定有女,否则怎么定义男?你说白就一定要黑,否则怎么定义黑或者白?那就意味着离开了中。
所以言语道断,心行触灭。所以这就告诉你那个本体,他是喜怒哀乐之未发,未发之中这种状态,未发之中,
喜怒哀乐,不就是二元对立了吗?你就不清净了,所以你看这是孔子告诉你的。
那王阳明的无善无恶心之体,说得更直白了。无善无恶心之体,无善无恶,无对无错,无好无坏,无高无低,无阴无阳,无极的状态。
这种状态之中,你说你怎么可能不清净呢。因为你无所谓了嘛,就是说没有美和丑,没有高和低,没有穷和富,没有对和错,没有男和女,没有阴和阳,没有生和死。你说你不清净,怎么可能呢。
正因为你想要活不想要死,正因为你想要富足,想要钱,想要帅,不想要丑,想要青春不想要年老,所以你才有了分别,你有了取和舍。
有了取和舍,就有了分别心,你才开始不清静。当你不取不舍,随顺,一切都随顺的时候,你怎么可能不清净呢。
所以那就是告诉大家,你的自性是清净的。你所有的不清净都来于你的贪嗔痴慢疑,你的人欲,就是你的业力,你的分别心,你的种子,你的信念。用不同的词来表述,但是说的是一个东西,
所以这就是佛法里讲的五毒贪嗔痴慢疑,这就是儒家讲的存天理去人欲。因为人欲就是贪嗔痴慢疑,人欲就是我要这个,不要那个。人欲就是取舍呀。
心经里讲的那个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老死,亦无老死尽。这个讲的是12缘觉,就是讲的缘觉乘,
佛法里分的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就是小乘中乘大乘三乘佛法。缘觉乘呢是中乘佛法。缘觉乘也叫辟支佛。
缘觉乘里讲,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是也。此十二支包括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循环不息之因果。
“无明”指一念无明,非无始无明也,亦曰一念妄动性,因不觉起了念头,遂生出种种烦恼,造出种种善业恶业,谓之“行”,此两支乃前世所作之因。
“识”是业识,譬如中阴身被业牵动而来投胎,“名色”谓在胎中时,包身尚未成就。受想行识四阴,只有名目,未有色质。
“六入”谓在胎中开张。六尘所入之处,六根已完成。“触”是出胎之后,六根触于六尘。“受”是领受顺逆等境界。此五支是今世所受之果。
“爱”是对于尘境有所爱好,“取”是取着喜欣之事。
“有”是“业”之意。今生造业,必有将来之报应,此三支乃今世所作之因。
“生”是随所播种子再来受生。“老死”是既有生,必然有老有死。此二支是来世当受之果,此十二因缘之大概。
就是一个导致另一个呀,这是什么意思呢?你呀,你的六根接触了外在世界,这就叫触。六根,你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这就叫触。触呢你就有了爱,爱就会有取舍呀,
这个爱就是取舍呀。你就说我想要这个我不想要那个。你说那我想住宽敞明亮的房子,我不想要住茅草房。你说那我想要这个好的汽车,我不想要那个不好的汽车。你说我想要帅哥,我不想要丑男。或者我想要美女,我不想要丑女。我想要钱,我想要富足,不想要穷。你就开始有了爱了。
有了爱憎,有了取舍,你就开始有了取。为什么呢?你就会去争取,会去奋斗,会去获取,
有了取就会有有,你肯定会获得一些东西,就是不管多与少,每个人都会获得一些自己想要获得的东西。
这样你就开始又干嘛?造业。又开始造业,再继续轮回。这是12缘觉乘,讲三世因果呀。
你看他还是讲的你有了分别心,有了取舍。那这个时候你一定不清净,因为你得不到。人生的苦集灭道就开始了,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
求不得,多少人是因为求不得,各种各样的情绪呢。但是你要知道,本体是无极,本体是无善无恶,本体是喜怒哀乐之未发的未发之中。本体是法无自性。就是这个觉呀,
那如果你活成我是觉,那你是什么状态?清净的状态。因为我们说我们要活出你的佛性。你的佛性就是你的自性。你的佛性就是觉。
那觉既然是本自清净的,那你就必须活在清净当中。那怎么让自己活在清净当中呢?
那我们古人给的方法是什么?尧舜禹让你允执厥中。那孔老夫子让你致中和。那佛陀让你不住色生心,让你忍辱。耶稣上帝让你宽恕。王阳明让你致良知。
我们给了个功课,叫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但是呢前面要有一个一心三藏作为根基,这就是无生法忍呢。
所以你这样就活在本自清净当中了。那具体的做法呢,我们在后面讲格物致知,讲知行合一会讲。就是如何去格物致知,如何去知行合一。
因为你的贪嗔痴慢疑,你的人欲,会让你不清静。所以当你不清净,你就不是本体了。
这个不清净当然也包括愚痴。我们说贪嗔痴慢疑,你要知道贪婪他会让你不清净,嗔恨会让你不清净,傲慢会让你不清净,怀疑会让你不清净,就是各种人欲,
但别忘了还有个愚痴呢,愚痴就是无明。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愚痴是什么?造业的根本呐。所以我们很多人是活在无明当中。
所以一心三藏就很重要,让你走出无明,让你明心。
所以致良知不光是靠格物致知,致良知必须加上个一心三藏,最后达到无生法忍的境界。
我昨天在金刚经里讲的一心三藏+格物致知等于无生法忍。
无生法忍,无生不生不灭,无生本自清净。无生混沌一片,是这样的。不分别呀。
一生,有了生灭就分别了。所以这个大家清楚了吧,
所以你要知道,你的自性它是清净的。只要你不清净,你一定不是佛,只要你不清净,你一定不是觉。
但是家人们,你不要说那我让自己清静,我有很多的方法。告诉大家,只有一个方法,就是格物致知。
你所谓的坐禅,你所谓的让自己想各种办法呢,比如说你画曼陀罗让自己清静,或者你跳禅舞让自己清静,或者你到深山老林当中打坐让自己清静。这个并没有消业障,你要理解。而且你很可能连一心三藏都不具备,连明心都没具备。你的贪嗔痴慢疑都在你这。
打个比喻,什么叫格物致知?格物致知是什么?如果说一杯水当中有很多沙子,这个贪嗔痴慢疑的就像水中的沙子。
那你说你在画曼陀罗,或者你在跳禅舞,或者你在静心冥想,就好比说这个水是静止的,但这个沙子就没搅动起来。没搅动起来,他就是个水就不会浑浊,那你就不会感觉不好,但不代表这个沙子消失了,这个沙子还在水中,那就是业力还在。明白吗?那就是他还障碍你的人生。
那格物致知是什么?把沙子清空。
你要把沙子清空,在这个过程当中,会不会因为要在清空沙子的时候,这个水暂时变得浑浊呢?会呀。
因为你要把沙子倒出来,这个水就被你搅浑了。这个时候你会感觉很不好。
但是一旦清空,或者你清空一点,你就会感觉好一点,这是格物致知和其他的方法的一个本质区别。
一个呢是让沙子不动,一个是清空沙子。 清空沙子才能让自己真正消业障。这是在后面的课程中跟大家讲格物致知的时候才会讲的。
现在我们再说第二点何其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个大家已经明白了,这个就是你做功课的一个大前提,否则你不会去格物致知和知行合一的,但除了这个之外还不够,那还有后面的,何其自性本不生灭。
本不生灭,这个也很好的理解。因为很简单,我们说觉是无限的,觉是如如不动的,他不可能生灭的。
那你说就像宇宙大爆炸,宇宙有生有灭。就像你也有出生有死亡,你会有生灭的,就会有成住坏空,生老病死。
那你说宇宙150亿年之前大爆炸产生的,那宇宙就是有寿命的,他可能再过多少年他就没了,那这个就是有生有灭。
那如果那个觉他有生灭,觉就一定不是无限的。就是我们上堂课讲的那句,如果诞生于多少万亿年之前,那多少万亿年之前的那个东西是什么?觉就变成了有生有灭,就是有限的了,那就一定有东西在觉之外,觉就不可能的是一切一切是觉。
所以觉是存在着,它只是存在着。他没有开始没有结束,没有终点没有边界,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所以觉是本不生灭的,
那就意味着你不生不灭。你不生不灭,就是你根本没有出生过,你也没死过。
就像做了个梦,梦醒了,梦里的你好像根本就没有出生过,也没有死过。
你昨晚上做了个梦,梦里面的你,经历的荣华富贵那都是一场空。所以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也是你经历了各种奋斗创立了一个企业,获得了亿万财富,锦衣玉食,声色犬马。梦醒了,都是一场空。
或者说你苦行苦修,让自己进入深山老林,让自己呢每天就是吃粗茶淡饭,让自己节衣缩食禁欲等等,等梦醒了也都是一场空。
但是呢你一旦存在,你将永远存在。你不生不灭,觉是本不生灭的。这个大家也好理解吧。
觉是本不生灭的,他没有生灭。所谓的生生灭灭都是这个梦境,所谓的生生灭灭成住坏空都是不空如来藏。
空如来藏就是我们说的那个觉的一个特性,空如来藏他是不生不灭,他是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他是无形无相,是这样。
不空如来藏,生生灭灭。所以呢死亡并不可怕,只是回家了,而且你还会再来,因为你没有地方可去。
你一定是既空又不空的。你不可能说最后成为一个空,你一定是既空又不空的,这个跟大家说一下。
所以说你的自性是不生不灭的,那同时这个地方还意味着你的自性他一直是清净的。
他不可能一会生起清净,一会儿生起不清净,那个自性一直都是清净的。所以说何其自性本不生灭它还有一个概念就是什么?就是说你自己的这个自性他一直都是清净的。他不可能一会生起清净,一会又消失一个清净,就是清净可以生灭是不对的。
那个所谓的那个生灭是你的人欲,是你的念。但并不是说那个自性,就是那个清净自性一会儿升起来一会灭下去,不是的,这个清净一直都是清净的。这个清净本不动摇。这就是说他后面这个偈子,何其自性,本不动摇。
第三个何其自性本无动摇。就自性是不变的。这就是我们跟大家说的,有一个东西他是绝对的,永恒的,不变的。道不变。可变的都不是道。
我们说道德经,道德经,老子先讲道,后讲德。失道而后德。就是没有活在道当中,就活在德当中,这是老子讲的。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义之薄而乱之首也。
就当一个人,或者当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他只讲礼,就只讲礼节,他不讲那个道的时候,祸乱就开始了,乱之首也,就是这个国家就开始乱了。
其实你说是不是呢?你看我们古代的历史,当圣人之学失传,当孔孟之道阳明心学失传,那佛法和道家在中国社会从来没居于主流。
道家更不用说了,就道德经,就道家在中国社会几乎就没有居于主流,没有占主导地位。那佛家呢也几乎就是出世的,就是给大家的感觉就是好像当和尚才会去研究佛法,最多那些文人墨客呢搞一搞有禅意的诗句,就这样了。
一直占主导地位的是儒家,可是中国社会的特性是什么?外儒内法,或者阳儒阴法。什么意思?
外儒内法,外表是儒家,内在是法家,就依法治国。古代也是呀。阳儒阴法,就是表面上亲儒家,其实骨子里是法家,中国古代是这样的。
现代西方社会也是这样,西方社会一直标榜以法治国。告诉大家,法就是礼呀。
什么叫礼?他规定你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他规定你应该遵守交通规则,他规定你应该,比如婚姻法交通法,财产保护法等等,
老子告诉你忠义之薄而乱之首也。祸乱就开始了。
你说是不是呢?中国近代社会挨打,被列强欺辱,那就没有活在道当中,就活在那个所谓的礼仪当中,就是跟你讲那些繁文缛节。
所以为什么后来我们破四旧,我们后来为什么就很讨厌这些封建的,这些所谓迂腐的东西,繁文缛节。因为这种礼节把你搞的呀,
这其实就跟小乘佛法的那个戒律清规是一样的,很多人信小乘佛法都不知道怎么活了。就是个礼节,很多戒律,就成百上千条,就把你约束的你都不知道该怎么活了,
走路都害怕踩着蚂蚁,在办公室拿了一张纸回家都觉得自己偷盗了,造了大业了,这种繁文缛节,越来越多。失道了,
就是你没活在道里面,你活在礼当中,祸乱就开始了。所以这个社会就越来越腐败,这个社会就越来越落后了,这个社会就越来越,就像我们近代社会就被人欺辱呀。
但如果活在道当中呢,那就没有任何问题。所以道不变,可以变的是礼,礼可以变的。
礼,比如说你看礼是可以变的。现在的礼和古代一样吗?不一样。德是会变的,
比如在古代呢,我常举的例子,就是比较好理解的,就是婚姻制度。在古代呢,你三妻四妾还是符合德的,这个没有人会说你什么,大家觉得很正常。
但现在呢你要三妻四妾,那就像文章和马伊利那种感觉。那文章就会被人给骂死。像黄海波嫖娼事件,后来据说是被冤枉的,我相信黄海波是被冤枉的,但即使是被冤枉的,现在他复出都复出不了,就现在这个黄海波复出之路极其艰难,
但你有没有看古人呢,古人那些文人骚客,文人墨客呢,那种就是经常出入烟花柳巷,
就像那个北宋初著名的那个词人《雨霖铃》,他以妓为家,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就是经常出入古人讲叫青楼,就是妓院。但是你看古人有谁去诟病他的?
唐伯虎也是这样的。现在我们都说是风流才子。现在谁会说黄海波是风流才子呢?
包括杜牧写的那首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这就说得很直接了。
你看古人这些文人骚客,他们出入烟花柳巷,被誉为风流,被誉为佳话。
黄海波呢,那现在呢全民女婿就变为全民公敌。这就是德呀,德一直在变,德这个标准一直在变。
但可变的都不是道。道不变。所以呢何期自性本无动摇。那就是你一直是清净的。
你只要不清净,对不起,你一定失道了,就这样。
你不用管这个社会的约束,你不用管这个社会的规则。这就是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所有的法律法规,所有外在的这种标准,都不用管。孔子说自己无可无不可。
孔子说自己没有什么一定要做的,也没有什么不一定要做的,无可无不可,惟义所在。义是什么?良知。
所以你必须要光明你的良知,这就是活在道里面呢。因为那个道一直是清净的,就是那个觉一直是清净的。
所以觉,这个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他是不会变的。所以六祖慧能这首偈子说何其自性,本不动摇。
这个跟大家解释了何其自性 本自清净,这个我们解释的时间长一些,何其自性 本不生灭我们也说了,何其自性 本无动摇也讲了,
那现在呢何其自性 本自具足。你什么都不缺。你看我们讲一个法华经中的故事。
法华经里面讲了这么个故事,你看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法华经是让你成佛的,让你开悟的。
成佛就是活出你的自性,自性佛。那佛就是觉,活出你的自性,就是你的本自清净,本自具足,本无动摇,本不生灭,能生万法。
你看法华经里讲的故事,就是穷子富家的故事。就是有一个很有钱的人,他的孩子从小就走失了。后来在这个孩子30多岁的时候,这个老父亲呢就找到了他,就知道这是自己的儿子,就把他带回来了。
就是想着自己就这一个儿子,他就想把自己的万贯家财给到自己的儿子。可是儿子吓坏了。这个儿子因为他在外漂泊了几十年,他要饭,捡垃圾,被人欺凌,他就觉得自己是一个社会很低贱的人,就觉得自己就是个穷人。他就求饶,老爷呀,我犯了什么错了,你要把我抓过来。
这个他父亲一看30岁了还是个孩子呀,现在不能告诉他真相。告诉他真相他会发狂的。就像金刚经里讲的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稀有。
其实一样的,你想一想,如果一个街上捡垃圾的,就是乞丐沿街乞讨,过了几十年,突然李嘉诚找到他,李嘉诚说你是我儿子,把他带到自己的那个公司当中,当着所有的人宣布,这是我儿子。
这个乞丐,这个叫花子呀,说不定也会就是发狂,就是说精神就不正常了,就这个刺激太大了,这个差距太大了,受不了,承受不了,可能就癫痫病就发作了,
所以这个富翁一看,那怎么办呢?好吧,那你到我这,给你个工作吧,打扫厕所吧,我给你住宿,管你吃饭,给你工钱
这个叫花子一听,就他儿子一听,这个挺好,你看我不用沿街乞讨了,我还有地方住,能够遮风挡雨,还有工钱,还有饭吃,只不过是打扫厕所,这个比我要饭强多了,比我捡垃圾强多了,他就很高兴,一直干了几十年。
等这个富翁去世的时候,把这个孩子叫到床前,就告诉所有的人,这是我儿子,所有的财产将全部由他继承。就是这么个故事呀。
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你本自具足呀。我们都是这个富家穷子呀,
就是法华经里告诉我们的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即使现在你负债,即使现在你讨饭,即使现在你那个情感不美满,即使你现在身体有疾病,即使你现在就是遭遇各种各样的人生的不顺,你好像是个穷子。
但别忘了,你是从富人之家走失的。你是国王的儿子,你是太子爷,或者你是格格,你是公主,是这样的。
只是你走失了,你忘了自己,就是说你不相信自己是国王的儿子,你不相信自己是家财万贯,是这样。
所以那这个比喻就告诉你,其实你本来就很有钱,其实你本来就很具足。
那为什么说我们很多人不相信?那是因为这个社会的习俗给你导致的。
就像那个穷子,他在社会上遭遇了很多,在社会上被人欺凌,要饭,生存不容易,忍饥挨饿。他这个时候他不相信自己有钱了,
我们现在也是呀,干各种各样的事情不顺。我们呢想获取财富很难,我们都觉得社会不公平,我们呢觉得这个机会已经没有了,或者觉得自己能力不够,等等这些,都不影响你的身份,
你的身份就是你有一个有钱的老爹,就算你是个乞丐,就算你瞎子,你聋子,或者说你偏瘫,或者说你自己长得跟丑八怪一样,但不影响你的出身。
你一出生就是太子爷呀,你一出生就是格格公主呀,只是你走失了。他这个故事是这么个意思,所以这就告诉你,你本自具足呀,明白吗?
所以家人们,这就是你本自具足呀。那你怎么能本自具足呢?清净就可以了,就这么简单,清净就可以了,
那富家穷子,这是佛讲的故事呀,这个是佛陀在法华经里讲的故事,这可不是我给你编了个故事呀,这是佛陀在法华经里,就是白纸黑字给大家讲的故事,
佛用这个故事的比喻来告诉你,你就是佛呀,你就是天生富有,你就是本自具足,他是来告诉你这个的。
所以你本来不需要去受那么多苦的,你本来不需要去受那么多罪的,你本来不需要经历那么多匮乏的,
但为什么你经历了?你走失了。就是你忘了,你不知道。就是你不相信自己有一个有钱的老爹,你忘了你的出身。
就像我们信基督教的,我们会说耶稣是上帝之子,但我们从来不说自己是上帝之子。我们说圣子耶稣,从来不会说圣子张三,圣子李四,圣子王五,我们不会这么说。
我们会说释迦摩尼佛,我们不会说张三佛,李四佛,王五佛,我不会这么讲。我们觉得释迦摩尼佛是佛,那我怎么能是佛呢,我是凡夫嘛,就这个意思,
所以你觉得耶稣是上帝之子,耶稣是圣子,但自己不是呀,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嘛。
所以你就忆不起你是谁呀,你就不敢相信。即使告诉你了,就像现在告诉你,比如说你来听自在人生,来学圣人之学,告诉你就是佛。你心想,你开玩笑,我是佛,佛陀才是佛,阿弥佗佛才是佛,药师佛才是佛。我怎么能是佛呢?
那不就是告诉你说,你知道吗,你爸爸是李嘉诚,你是开玩笑,我就是在地上捡垃圾的,我就是在那个街上要饭的,我怎么可能跟他有关系呢,一样的道理呀,是这样的。
那为了让你相信,为了让你一点点的去融入这个当中,释迦牟尼,就是那个富人,那就让他儿子去打扫厕所。
就好比是去修不究竟的,为了让你一点点的融入,来修小乘佛法,来修苦集灭道吧,
为了让你一点点的忆起你是谁。来就去开天眼吧,来去画曼陀罗吧,来去研究性格吧,来去就是各种各样的修行方法,来去让自己和真我链接吧,来那个让自己进行高维实践吧,来让自己去加持能量吧,等等这都是在打扫厕所。
这个就类似于跟你说,你就是佛,你不相信。但给你说加持能量,这个可以。跟你说你是上帝之子,你不相信,但跟你说你去和真我链接吧,这你相信。
跟你说你是跟释迦牟尼佛跟耶稣一样伟大,你不相信,但跟你说,你去让自己比如闭黑关吧,或者说在打禅七吧,或者说去磕大头吧,去诵经吧,去放生吧,去捐款吧,去做义工吧,你说这个可以。
告诉大家,这都是打扫厕所。这都是像法华经里那个比喻,这个富家的这个穷子呀,打扫厕所打扫了几十年。
所以你修不究竟的呀,你也类似于在打扫厕所,你可能会打扫几十年。
所以当下就是佛呀,所以分真即佛,所以一念信解如来藏,当下成佛。你就是佛,天上天下,唯你独尊呢。所以你自具足,你知道吧。但是呢,你真的信吗?
那这个你说我不信,那怎么办呢?那没办法。第一不断听经闻法,不断听了义经,不听不了义经,就是不断听般若智慧,阿诺多罗三藐三菩提。
第二不断做功课,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只有这两个办法,解行并进呢,
解就是明心,那个行就是见性。解就是一心三藏,就是让自己明白这个世界的真相,就是般若智慧,阿诺多罗三藐三菩提。
行呢,就是功课,格物致知,知行合一。解行并进。那你有一天可能就证悟到了。
所以你本自具足,这个不解释了,这个我们不再跟大家说了,
就这么来说吧,每个人在这个地球上都会自在人生。
你说不可能,这个财富是有限的,那就是你着相了,就这么简单。
就是我们曾经讲过,你说财富是有限的,那现在的财富比100年前要多吧。100年前的财富比200年前要多吧,200年前的财富比500年前要多吧,500年前的财富比2000年前要多吧,
你说地球的财富怎么增长的呢?你说那是经济的发展。那就意味着这个财富好像是无边无际的。
经济的增长什么时候是个头?你告诉我。你说再过300年经济增长停止,你相信吗?我估计你也不相信吧。
举个例子,就是说如果现在地球上有十万亿财富,再过300年如果达到三十万亿财富,有可能吧。我只是随便说个例子呀,我还真不知道地球的经济总量是多少?
那再过100年呢,是不是可能达到六十万亿财富呢?那你说再过亿万年呢,你说这个经济总量它会停止吗?
那地球的财富怎么越来越多了呢,他怎么不变的有限了呢?这个有限呢是你赋予的一个概念。明白吗?
这个有限是你赋予一个概念,你是无限的。所以每一个人,地球上70亿个众生,70亿个人,都可以本自具足。
但为什么没有?就因为这70亿个人,至少有69.99亿他认为资源是有限的,他认为自己就是个穷子,他忘了自己的出身,他忘了自己有一个有钱老爸,他忘了他是圣父的圣子,他忘了自己就是佛。所以他就活不出来,他就不能自在人生。这是本自具足。
最后一个呢何其自性 能生万法。能生万法是什么意思?他给你显化一切。
就是他能创造太阳运作。地球的轨道,太阳的轨道,极其精准。就像我们看流浪地球,你说地球它的运作轨道和太阳,包括地球和月亮之间的轨道,极其精准,一天24小时,不早一分不晚一秒,一年365天,他不会有太多的误差吧,运作及其精准,
你的心脏一分钟跳多少下,你的血液如何流动,都是他在创造的。那同样你的财富如何显化?它创造的。你的情感如何实现?它创造的。你的身体如何康复?他创造的。
能生万法,所以这就是王阳明说的,良知他是造化的精灵,他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真是如雨物对,皆从此出。
就是良知,或者说那个觉,那个本体,他创造一切,连具体的方法都给你,你只需要知行合一跟着走。
所以能生万法,需要你做的功课是知行合一。就是他来给你显化你的天赋才华是什么,他来给你显化你的灵魂伴侣是谁,他连方式方法,时间地点,渠道途径,都告诉你,他指引你,你只需要跟着走。所以你要知行合一,那就是后面知行合一这个功课再跟大家详细去讲的。
那今天的课程大家理解了吧,这就是你的自性,你的自性就是这五条,把这五条你给他吃透了,掌握了,你就知道该如何活了。
那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了,各位富家穷子们,请忆起你是谁吧。我们各位太子爷,各位公主格格们,我们一起做个回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谢谢大家,爱大家,祝福大家。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了。 我们下堂课再见。
回向文回向给无以伦比的存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