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想法
90%的人都会受到这些从众的影响,包括学过心理学的人

90%的人都会受到这些从众的影响,包括学过心理学的人

作者: 惊喜家 | 来源:发表于2017-11-03 11:19 被阅读105次

    处在碎片化时代,

    和你一起每周深度思考一个问题!

    这是明海每周深度思考一个问题的第22篇文章


    “哇!你这次减肥终于成功了”

    “我没有减肥哦,是自然瘦下来的”

    “帆姐,这次你看起来真的好漂亮,怎么做到的?不要再说你没男朋友了吧,给我传授一下减肥秘诀呗”。

    “妹,别开玩笑了,我真没有特意去减肥的,我也纳闷呢,可能是老天看我这么大都没有谈过恋爱而眷顾一下我吧!”

    你们猜猜帆姐到底是怎么变苗条起来的?


    我相信有一部分人看到这里会产生千万个“草泥马”出来:可恶的小编,一看就知道是来推销减肥药的,老子才不会上你的当呢!(你太看得起我了,竟然会有人来我这打广告?)

    其实,这次引入的话题是“从众”!

    可能会有人问:从众和减肥成功有什么关系呀?你快说一下帆姐到底怎么变苗条吧!

    根据今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泰勒相关理论——助推里有一个观点:群体行为会倾向于平均化。和身材苗条的朋友(饭量小)一起吃饭会减少食量,而且越多人一起吃饭饭量越大。这里有一个核心的因素就是从众行为!

    而帆姐就是和身材苗条的朋友基本天天一起吃饭,而且改变了之前三五个人一起吃饭的习惯。所以想减肥的朋友们,你可以经常和身材苗条的朋友一起吃饭哦(但千万别把她盘子里剩的菜给吃了)。

    当然,想减肥成功还有很多因素阻碍你,但从众这种行为在我们生活中是产生很大力量的。

    我们喜欢看评论多的文章,喜欢购买多人排队购买的东西,别人笑了也跟着笑,就连别人打哈欠自己也不知不觉跟着打哈欠......

    古斯塔夫·勒庞在他的《乌合之众》里指出,个人在群体中容易丧失理智,变得缺乏独立思考和推理能力,容易受到群体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和传染。举个电梯从众例子:

    一个人先进入电梯,后来陆续进来几个人,每个人都是面朝里、背对着门站立。先进来那个人开始觉得不自在,在进来第五个人时,他就侧了身体,终于在第六个人进入后,他转过身去选择与大家一致的站立方向。有些仅三个人就促使一个人转变站立方向!


    在营销与广告中,人们就喜欢利用这种心理来促销产品。如果想利用这种心理来营销,那必须了解从众产生的因素。

    促使人产生从众行为主要有六个原因:

    1、进化中还保留着原始的行为基因

    2、懒得去做判断

    3、同侪压力

    4、聚光灯效应

    5、权威的压力

    6、害怕落后

    1、原始留存的习惯

    人类在原始时代,为了保存生命,减少被野兽的攻击,往往有一个人做出危险信号,立刻传到整个部落。人们不会有太多考虑,跟着某个人做出逃跑的行为。正是这种上万年(或者几十万年)的行为,使人们似乎有种条件反射,喜欢产生从众行为,这基因也保留了下来。

    2、懒得去思考判断

    我们都有“懒”的天性,我们懒地去判断某件产品的好坏,所以往往信服多人选择的产品。

    你平时看的公众号文章是不是大号比较多?因为大家都看嘛,质量肯定比较好,但不一定适合你看;

    看头条时,是不是喜欢拉下了先看评论?如果太少了可能就不看了,其实很多好文章就是这样被埋没了;

    网购时,是不是先看好评,好评多就比较放心,所以出现那么多刷单的(注意:网上很多刷单兼职是骗子的)。

    很多时候,我们可以跟从别人做出不错的选择,减少了决策成本。所以我们也习惯了从众,但不加注意会让我们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同侪压力

    同侪压力值朋友之间的影响力,特别是与自己在年龄、地位、兴趣等方面相近的朋友对你的影响力。

    有一个实验,研究者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来观察易受影响的青少年,看他们在迫于同侪压力时会产生什么大脑活动?

    研究人员下载了几段15秒的歌曲片段,让青少年给这些歌曲评分,然后给他们看这些歌曲的网上整体评价。结果显示,当被试给出歌曲的评分和网上的评分相符时(比如自己喜欢的歌曲和大部分人评出喜欢的歌曲相同),被试大脑中的尾状核(和奖赏有关的大脑区域)就会产生活动;然而当出现不匹配时,大脑中和焦虑相关的区域就会被点亮。

    这里可以看出同侪压力确实很容易产生,在我们学习生活中更是普遍存在。


    很多在奥美工作的创意人,都是忙着参加各种广告节拿奖,然后拿奖之后就能升职加薪。虽然很多获奖广告都是飞机稿,跟真正有效的广告没有什么关系,很少有人去思考广告的策略性。但大部分人都屈服这种同侪压力,跟别人做相同的事。

    从战略角度看,培养长期的差异化的竞争力是任何战略的基础,没有任何企业是例外,包括个人,但很多个人和企业就是受同侪压力的影响。

    4、聚光灯效应

    人们之所以会迎合社会而从众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们认为别人会对自己的所作给予特别的关注。如果你穿着一身西装参加一项社交活动,却发现其他人都穿得很随便,那么你会觉得别人都在盯着你看,并且认为自己如此好像古怪(想想你穿上新衣服的那种感觉吧) 。

    在泰勒的《助推》里讲到一个理论:其他人对你关注的程度实际上往往低于你自己想象的程度。(可以看看“吉洛维奇”的实验)

    5、权威的压力

    人们都具有服从权威的天性,所以人们常说“群龙不能无首”,所以打战和团队合作必须有领导。

    权威压力还包含群体的压力,在社会集体人里,人们的智商普遍下降。从众过马路,从众不叠被子,从众打哈欠,群体里更容易干坏事等等。(所以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每一个成功的人都经历过一段孤独不是没有道理的)

    6、落后心理

    我们都喜欢和别人对比,如果发现自己和大众相比落后了,我们就会出现追赶大众的行为,甚至出现从众行为,缺乏考虑自己是否该拥有的东西。(别人家的孩子)

    以上六种是产生从众行为的因素,那我们在营销中又该如何利用这些因素呢?

    其实,从产生从众的原因来挖掘,在营销可利用的理论有四条:

    1、强调多

    2、KOL背书

    3、减少决策成本

    4、利用落后心理

    一、强调多

    越多人排队买东西的商店我们越会去,越多人评论的文章我们越会看,越多人去看的电影你也可能跟着选择去看。

    在广告、营销中,可以体现符合从众的“多”。

    之前香飘飘的广告主打是“卖出的杯子可以围绕地球xx圈”,而优乐美的感性广告是“我是你的优乐美”,强调卖得多的香飘飘比优乐美的销售量更好。为什么?


    优乐美主打“你是我的优乐美”,拍得非常感人,打动无数的少女,但在奶茶大战中却失败。当然香飘飘除了在战略上的定位准确,在从众方面也有不少的促进作用。

    就连一些公众号文章标题都是强调“多”促使人从众,如《最新研究发现,92%的创意来自这六个模板》,对于一些搞创意的是有很强的吸引力的。

    二、KOL背书

    KOL(关键意见领袖)背书,让人会能加信服。这就是对应刚才从众产生的因素——对权威的屈服。当然还有懒得去思考东西好坏的原因。

    我们看到很多书前面的推荐语就是利用权威人士的背书,增强信任度和人们从众行为。


    有一个智能理财公司,在广告语增加“乐视投资”(那时乐视还是发展比较好的时候),然后转化率好像增加了一倍。

    所以千万不要忽略KOL的背书,特别在初创公司的产品,能绑定权威人士或机构就尽量绑上。

    三、减少决策成本

    这对于人们因为懒而产生从众的因素,这又该怎么利用呢?

    你们在街上看到的传单是不是印上很多产品,一些小餐馆的菜单是不是很多各种菜品组合?大部分人觉得“选择越多越好”,但研究发现,过多的同质选择,反而会让消费者进入“决策瘫痪”,最终放弃选择。


    这些传单很少人会看的,还不如专打一个特别吸引人的卖点,有特色产品,增加消费者对产品和商家的印象。

    有这样一个心理实验:

    摆出一系列昂贵果酱,向消费者提供试吃。实验分为两组,一组有6款果酱,一组有24款果酱,全部可以任意购买。

    最后研究结果是,在提供6款果酱中,有30%的试吃选择了购买;而在提供24款果酱的组中,只有3%的人选择购买。为什么?

    选择少的时候可以迅速通过排除做出选择,而太多选择的时候总会想“下一款是不是比这款更好一点?”

    比如很多理财产品喜欢打的广告是“众多理财产品任你挑任你选”,但往往让人一点感觉也没有,为什么呢?

    因为这款理财产品强调理财产品多,但对于大众人们来说,是非常讨厌而且没有耐心、没有相关知识在众多理财产品做出选择。所以主打产品属性的广告转化率非常低,还不如权威人士背书,或者说有专家和智能推荐等来减少决策成本。

    我最近研究一些公众号卖水果的推文基本都犯这些错误原则。

    四、利用落后心理

    我们都不想落后于人们,尤其是那些跟我们相接近的人。因为人们会出现一个没有被实现的心理目标:别人跟我一样,我凭什么得到的不如TA多。举一个李叫兽案例分析:

    例如MarryU婚恋平台,想让城市的剩男剩女尝试放弃单身状态,选择去相亲。

    1、用户有什么未完成的任务?

    marryu的用户,想要解决婚姻问题。

    2、用户面临什么阻碍是你能够解决的?

    面临的阻碍是想结婚却没有结婚对象,而marryu平台可以给用户提供潜在结婚对象。

    3、有谁本该面临这种阻碍的人却完成任务?

    朋友,也可以是亲戚家的表姐,堂哥,或者同学等,他们本来也跟我一样没有结婚对象。

    4、展示用户与别人的差距

    别人能结婚而你不能

    所以marryu的微信信息流广告可以这样:

    又有朋友结婚了,明明你更优秀。


    结束语:什么营销最终都离不开人性,而从众就是人们的本性,挖掘本质才是关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90%的人都会受到这些从众的影响,包括学过心理学的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tft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