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白话《东莱博议·隐公问羽数》

白话《东莱博议·隐公问羽数》

作者: 不居居居士 | 来源:发表于2023-12-30 08:12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译文】

凡是有疑问的,要么心里不知道,要么身位有不安。心里明白,身位安然,又怎么会发问呢?鲁隐公生长在鲁国,他看到鲁国各种各样的舞乐:春夏秋冬四时祭礼上展示出来的,不知道有多少种活动;排练的舞姿和队形展现出来的,不知道有多少种状态。然而,直到祭仲子庙,才想起向众仲请教羽数。难道是真的不知道吗?显然,是心里有大不安呀!

从周成王用天子的标准祭祀周公,到隐公这里已经几百年了。贤德的周成王赐予了祭祀周公的特权,贤德的伯禽接受了祭祀周公特权(正是因为周成王和伯禽的贤德),所以,全天下人都没察觉这种特权是错误的。后来,以此为依据,这个特权推广到鲁国历代的君主庙,整个鲁国也都不知道这是错误的。鲁隐公生活在几百年之后,竟能独具慧眼怀疑几百年来的错误,忧愁不安,提出质疑,也算是天资极高的了。众仲告诉隐公最初的礼乐制度,让六羽(对应人数是六六三十六人,即六佾)的献礼重新出现在仲子庙,不能说没有补益。但是,鲁隐公指出的问题难道只限于仲子庙吗?这是借助仲子庙的问题向鲁国的整个礼乐制度发问啊!众仲很郑重地告诉隐公说:“周公制作礼乐制度,是为了开创天下太平。天子用八八六十四人(八佾)的舞蹈方阵,诸侯用六六三十六人(六佾)的舞蹈方阵,这才是周公作礼乐的基本要求。”

周公制作这个乐舞的人数,是为了让天下人共同遵守,并传于万世的。周公身为诸侯,死后却破格享受天子的祭祀礼乐,这难道不是想要尊崇周公的肉身,却废掉了周公的礼乐精神?周公想让礼乐制度通行天下,他的子孙却带头破坏周公的礼乐制度。周公想让礼乐制度传于万世,自己刚刚死去就带头违反了礼乐制度。假设周公泉下有知,我的推测是,周公是不愿意享受鲁国祭祀的。鲁隐公为什么不借助这个机会,改正僭越礼乐制度的错误做法,让周公恢复到诸侯的正位上来?如果能够向周天子申明情况,然后,郑重向周公之灵汇报,让天下再次见到周公纯正的礼乐制度,这样,就是鲁国再次出现周公精神了。如今,只把六佾舞用在仲子之庙,这是用礼乐制度对待仲子,却不用礼乐制度对待周公。为什么要这样“厚待仲子,薄待周公”呢?

即使这样,也不能因此而怪罪众仲。当初,周成王用天子礼乐祭祀周公时,即使像召公、毕公这样的大贤之人,也没有提出异议。而孔子见此情景,就感慨万千说:“鲁国的郊禘不合乎礼乐制度,周公的礼乐制度很快就没人遵守呀。”可见,只有达到圣人境界,才能理解圣人之心。比圣人差一等的,即使召公、毕公这样的大贤,也不能够全部理解圣人的境界,更何况是众仲呢?可惜的是,众仲错失了重新整顿礼乐制度的重大机遇。所以,后来的献舞,大臣竟然也用八八六十四人的舞蹈方阵,惹得孔夫子的声声叹息。

呜呼!鲁隐公的疑问,在三桓还没有把持鲁国之前;孔夫子的叹息,在三桓兴盛之后。防患于未兴之前的,普通人都容易做到;纠偏于大错之后的,圣人也难以下手。因此,我更加为鲁隐公感到惋惜啊!

 《东莱博议》

 凡谓之问者,非有所未知,必有所未安也。心知之,身安之,又何待于问耶?隐公生于鲁,其视鲁之舞:用于禴祠烝尝,不知其几祭也;动于屈伸缀兆,不知其几成也。至于考仲子之宫,始问羽数于众仲,岂真不知耶?是必有大不安也。

自成王以天子之礼乐祀周公,至隐公盖数百年矣。以成王之贤而赐之,以伯禽之贤而受之,举世莫知其非也。其后因而用之群公之庙,举国亦莫知其非也。隐公生于数百载之后,独能疑数百载之非,蹙然不安,发于问焉,其天资亦高矣。众仲告之以先王之正礼,使六羽之献,复见于仲子之庙,不可谓无补也。然隐公之问,岂止为仲子一庙而止哉?特因仲子之庙而发耳,为众仲盍,申告之曰:周公之制礼作乐,以致太平。天子八佾,诸侯六佾,是乃周公所作之乐也。

周公制是乐舞之数,盖欲行之天下,传之万世也。周公在诸侯之位,而荐天子之乐,岂非欲尊周公之身,而废周公之乐耶?周公欲行之天下,而子孙已乱之;欲传之万世,而身没已违之。使周公而有知,吾知其不享鲁祭矣!君盍因是举,正礼乐之僭,复诸侯之旧?请于天子之朝,告于周公之庙;使天下再见周公之礼乐,是鲁有二周公也。今独用六佾于仲子之庙,是以礼处仲子,而不以礼处周公;何其待仲子之厚,而待周公之薄耶?

虽然,此非所以责众仲也。当成王祀周公以天子礼乐,虽召公、毕公之贤,未尝固争,至孔子始慨然而有言曰:“鲁之郊禘非礼也,周公其衰矣!”盖必入圣之城,然后知圣人之心。降圣人一等,虽召公、毕公,犹不能尽知,况众仲乎?惟众仲子一失其机,故末流之舞,至以陪臣而舞八佾,重开夫子之叹。

呜呼!隐公之问,在于三家未兴之前;夫子之叹,在于三家既盛之后。防于未兴之前者,众人之所易;禁于盛之后者,圣人之所难。吾是以益为隐公惜也!

【评论】

孙执升曰:经书初献六羽,谷梁曰“始僭乐矣。”尸子曰:“始厉乐矣。”厉减也,始知初献为减,即自知初献之为僭矣。

朱子绿曰:前推隐公不安而问,中代众仲作答,后归到惟圣人能知圣人。只此三层意,委折迤逦,自成丘壑。要知隐公亦未必果不安于僭乐,只是文章家无中生有法耳。

张明德曰:隐公问羽数,真推到惟圣人能知圣人处。不是宽众仲,正是为隐公一问惜耳,其文势直似东坡留侯范增诸论。

附:《隐公问羽数》 

鲁隐公五年九月,考仲子之宫,将万焉。公问羽数于众仲。对曰:"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故自八以下。"公从之。于是初献六羽,始用六佾也。

相关文章

  • 郑庄公共叔段

    东莱先生左氏博议卷之一 1.1郑庄公共叔段(隐公元年) 【左传背景】 当初,郑武公在申国娶妻武姜,生庄公和共叔段。...

  • 《东莱博议》小记

    《东莱博议》,亦名《左氏博议》,虽为南宋大儒吕祖谦“为诸生课试之作”,但其中亦保存着吕祖谦对历史与人生的真知灼...

  • 春秋故事15——公子翚弑鲁隐

    鲁国公子羽父欲谋求执政之卿之位,向隐公请求杀掉公子允(鲁惠公第二任夫人所生之子,隐公庶弟)。隐公说:“我因为他还年...

  • 《搜神记》卷三 五 管辂(一)

    [晋]干宝 著 原文:管辂,字公明,平原人也。善《易》卜。安平太守东莱王基,字伯舆,家数有怪,使辂筮之。卦...

  • 走近孔子-《论语新解》八佾19

    八佾19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白话 定公问:“君主使唤臣子...

  • 隐公之死根源在于对军权的谋求(一)

    公子羽父为何会有“杀恒公”的提议,并且认为隐公会接受这一建议呢? 因为隐公一直在谋求军事力量,所以既便他在礼的形式...

  • #诗歌#星唱苍穹

    文/公羽小米 星唱苍穹子醉英雄深闺梦女红 月隐深宫竹影笑风灯花把梦争 梦归处几世英雄几回红 (已发表于新浪博客公羽小米)

  • 《群书治要360》夫使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卷九论语) 【白话】鲁哀公问孔...

  • 美男子齐景公

    今天读到一篇很有意思的古文。 景公盖姣。有羽人视景公僭者。公谓左右曰,问之,何视寡人之僭也?羽人对曰,言亦死,而不...

  • 村夫随笔005|左传笔记:鲁隐公11年

    因桓公年小,鲁隐公摄政计11年(公元前722年至前712年),终为公子翚(羽父)派人所杀,桓公立。 01. 隐公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白话《东莱博议·隐公问羽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tgs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