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何谓奇正?诗词创作如何构思奇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何谓奇正?诗词创作如何构思奇句

作者: 老街味道 | 来源:发表于2022-07-24 17:38 被阅读0次

    前言

    阅读蒋绍愚先生的《唐诗语言研究》,有一部分内容提到了诗的奇、正。他指出了奇句的几个种类,可以看出古人的构思巧妙。

    同时,爱诗者可以从中学习创作奇句的方法。老街记录下来,以供诗友们借鉴。

    一、何谓奇正?

    关于奇正,我们在《孙子兵法·势篇》中可以看到分析:

    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所谓的正,指正常的时间、正常的地点进行正面交锋。所谓的奇,指避开正常的时间,避开正面攻击侧面、背后,以设伏、掩袭等等方式出奇制胜。

    春秋时期宋襄公讲究仁义。泓水之战中,他不肯趁楚军半渡时出兵袭击,一定要等到对方全部渡河并摆好阵形,才肯与楚军正面开战。

    宋襄公可谓“正”的典型代表。可惜,这一战宋襄公吃了败仗,伤重而死。

    奇的例子更多,经典的战役往往是某一方出奇制胜。三国时,邓艾不与姜维正面交锋,而是走了小道:

    “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三国志·邓艾传》

    邓艾翻山越岭,绕过了姜维的正面防守,直入成都灭了蜀国。

    又如赤壁之战中,孙刘大军没有通过火攻战胜曹操;楚汉相争时,汉军四面楚歌瓦解了楚军的斗志;红军长征时,四渡赤水,跳出了包围圈。

    二、诗中的奇正

    诗中的奇正也好理解,正常的就是正,不正常的就是奇。蒋绍愚先生引用了《冷斋夜话》中的一段话:

    柳子厚诗曰: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然楚竹,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东坡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此诗有奇趣。

    苏轼评价柳宗元这首《渔翁》 ,说这首诗有奇趣,主要指第3、4句。

    既然“烟销日出”,就应该看见人了,但是诗中却说“不见人”,等到听见”欸乃一声“,可知虽然见不到人,实际上是有人的。

    既然有人,自然是”合道“的。但是因为看不见,是通过其他方式知道有人的,所以是反常河道。所谓的反常,即不正,即奇。

    诗句中的正面描写比较简单,但是如何反常而合道,也就是说,如何写出奇句呢?《唐诗语言研究》中,指出了”反常合道“的类别,也是创作的方法。

    三、如何写出奇句

    蒋绍愚先生说,诗中”反常合道“的表现有两种,其一,看似平易,实有独特之妙;其二,看似反常,细想合乎情理。

    1、看似平易,实有独特之妙

    书中举例的是张籍的七绝《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所谓”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眼中常见、心中常想的事情,但是很多人下笔时却没有捕捉到,这类诗句,就是”看似平易,实有独特之妙“的奇句。

    写家书很正常,但是很多人每到寄信的时候,总会想到一些遗漏的话,于是又把书信打开补上几句。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亦如是: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游子思念故乡很正常,但是每到节日的时候,则加倍思念亲人。

    苏轼《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中有句:

    登高回首坡垅隔,惟见乌帽出复没。

    登高望远很正常,看到远行人的背影也很正常。但是苏轼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写背影:乌帽出复没,反映出了”坡垅隔“的特点,高高低低的坡垅,令行人也一会儿高一会低。

    张籍、王维、苏轼,把这三个寻常事,写出了独特的感受。

    2、看似反常,其实合乎情理

    上面两首诗,写的是寻常事,只是大家没有捕捉到其中独特的部分。下面的这些诗句,看似反常,但是细细思考,确实有很多人会有这种情况发生。

    例如宋之问的《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本来快到家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加快脚步心情愉快呢?但是宋之问却”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为什么”情更怯“呢?是因为怕听到不好的消息。

    同样,杜甫也有类似的心理,其《述怀》诗云:

    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

    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

    本来是盼着有回信,但是又担心有回信,为什么呢?和宋之问一样,害怕有不好的消息。

    杜甫和宋之问为什么畏怯呢?因为二人都处于特殊的境地。

    杜甫处于战乱时代,担心家人不测,所以”反畏消息来“;而宋之问是被贬谪到岭外的官员,自己逃回内地,自然担心受到处罚。

    四、特殊的反常

    以上两个类别,一个平易却独特,一个反常却合理。但是在反常中,还有一种特殊的诗句,可以说其不合理。

    即常用的一些修辞手法,例如夸张、拟人等。

    周振甫先生《诗词例话》中讲解夸张时说:

    《学林新编》云:“《古柏行》曰‘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沈存中《笔谈》云:‘无乃太细长。’

    某按子美《潼关吏》诗曰:‘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岂有万丈城耶?姑言其高。‘四十围’‘二千尺’者,亦姑言其高且大也。诗人之言当如此,而存中乃拘以尺寸校之,则过矣。”

    杜甫《古柏行》中写柏树,用了夸张的手法,表示树木的高大: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于是沈括给杜甫算了一笔帐:

    无乃太细长。《梦溪笔谈》

    沈括把诗歌当作论文,要研究下粗四十围(大约四十米)的树,是如何长到二千尺(六百多米)那么高的。如此看待诗词的话,李白就要被批评了: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还有李白这些比拟句,也要受批评了:

    白云见我去,亦为我飞翻。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结束语

    寻常中,找出独特的角度,例如张籍的开封、王维的倍思亲。从合理中,找出不寻常的行为以及表达方式,例如宋之问的情怯,李白的夸张比拟。

    以上都是内容的奇,还有形式上的奇,例如杜甫的”红绽雨肥梅“,本是寻常的内容,却通过不寻常的句法而出奇。

    @老街味道

    不合律怎么办?多记些平仄相反的同义字,就不会说以词害意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何谓奇正?诗词创作如何构思奇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thw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