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看完凪的新生活,其实我更喜欢另外一个名字风平浪静的闲暇。比起只有这两个选择,凪选择了勇敢向前走。
感觉看到了三个“讨好型人格”,只需要明白大家都很忙,我们其实没有那么多观众。感到可笑的一群纠结的大人,倒是没有小丽这个孩子活的通透。日语里“察言观色”直译做“阅读空气”,其实“空气”不是用来“阅读”的,是用来“呼吸”的。那些“很受欢迎”的人,恰恰是“最讨厌自己”的人,他人或者这个社会总在削弱你,逼迫你扮演一种角色。你对他人没兴趣,那又怎样?闲言碎语还真是惹人讨厌,心不动如山就好了。
人活一世,最先出于求存,尔后出于求知,最终归于求真。“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张翰一日见秋风起,想到故乡吴郡的菰菜、莼羹、鲈鱼脍,毅然回乡。
苏轼初到黄州之作:“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想来吃货的心想来容易满足。以前不喜欢吃苦瓜,后来把苦瓜芯挖了,塞上肉,再用牙签画个笑脸,就是很好吃的“苦瓜酿肉” ;还有把苦瓜剁碎,放上香油、瘦肉用来煮白粥,苦瓜的清香气更甚于皮蛋瘦肉粥的腥腻。精心雕琢的食物里,有对大自然和生命本真的热爱。
“在群体之中,绝对不存在理性的人。因为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群体能够消灭个人的独立意识,独立的思考能力。事实上,早在他们的独立意识丧失之前,他们的思想与感情就已被群体所同化” 勒庞的《乌合之众》这本书虽然有些极端悲观,但群体中情感的同化,总是替代了个人个性和理性思考,这就是动物群体和人类社会中的普遍现象,没人愿意冒险做离群索居的人,尽管这样也许更轻松快乐……
弗洛伊德的将人格结构分为三层:本我、自我与超我理论,“本我”(完全潜意识)代表欲望,受意识遏抑;“自我”(大部分有意识)负责处理现实世界的事情;“超我”(部分有意识)是良知或内在的道德判断。
“本我”:本能冲动的欲望,如饥饿、生气、性欲等,本我遵循“享乐主义”原则。“自我”,遵循现实原则,以合理的方式来满足本我的要求,现实原则暂时中止了快乐原则。本我最突出的时候是婴孩时期。“超我”:一是抑制本我的冲动,二是对自我进行监控,三是追求完善的境界。“超我”倾向于站在“本我”的原始渴望的反对立场,而对“自我”带有侵略性。“超我”就是被社会性所迫的“自我阉割”转为“群体认同”。
“断舍离”何须“隔山断水”,断的是“念想”和“贪欲"。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内心的平静快乐和前进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