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可以写老喻的【人生算法】第三篇,由这里开始,我们将开始进入每一个实际阶段的概念训练。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就是老喻的【人生算法】A计划里的初段,也就是第一个基础能力——闭环。
什么叫做闭环?我的理解是完成一件事情的能力。一般人会说,完成一件事情简单,你交待,我去做不就行了吗?果真如此。好,现在我请大家去帮我买一份早餐,请大家描述一下自己买早餐的过程。
有人说,老板,我平常也不在这附近吃早餐,找不到地方,还是你自己去买好些。
有人跑到隔壁的美宜佳买了一份面包+牛奶给我。
有人马上打开手机,在美团上点了一份小笼包+油条+豆浆,外卖员说要半个小时以后到,然后他跑过来告诉我,老板,半个小时以后早餐就会给你送过来。
有人听到任务以后调头就走,随后买了一份汤粉回来,不过给到我吃的时候,发现忘了拿筷子。
有人接到要求后,下楼骑上共享单车,跑到星巴克给我去买咖啡,恰巧在连卡福广场前看到有商家搞活动,于是买了一个自己正想买的电吹风,还参加了活动抽奖,没想到运气挺好,中了个一等奖,一台大彩电,于是又拿身份证去登记,然后上台领奖,发表讲话,又和商家搞合影,搞完合影后,兴奋的打电话告诉家里人,然后打个车把彩电送回家,又上楼去装好彩电,这时候,接到仙玉的电话,要不要回公司吃午饭,才发现自己肚子还真是有点饿了。
有人接到我的请求后,马上问我:“老板,你是要吃米粉还是面包,或者其他喜欢吃的什么早餐。我建议你尝一下边上新开一家肠粉店的肠粉,味道正宗,加个蛋营养更好,价格不贵就5块钱,我去买过来就5分钟时间,不会饿着你。现在就请你发10块钱给我,我顺便也跟着老板买一份吃。”
你看,就一个买早餐的活,不同的人处理方式真是各有千秋啊。那么,大家认为要买好一份早餐,一定需要注意些什么呢?或者说,大家认为前面那些买早餐的人里面,老板最喜欢谁?一般都觉得会喜欢最后一个同事。
那为什么会喜欢最后一个同事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闭环这个词。时髦的说法叫PDCA循环,因为是美国管理学家戴明博士提出的模型,所以也叫“戴明环”,包括四个词:计划、执行、检查、处理。那在计划之内有一个环节,就是对一个事情先要形成一个认知闭环:“感知—认知—决策—行动”这四个动作。也就是说,你在执行“戴明环”之前,先在对事情的基础判断上,要形成一个前置的认知闭环。
如何理解呢?就比如我们认识一个人,先要对这个人产生好奇和兴趣,这叫做好奇感知;然后这个人高矮胖瘦、贫穷富贵、奸诈忠诚等等,我们都不做判断和结论,只观察和感受,这叫做灰度认知;然后大体上了解这个人之后,心里有了一个基本判断,能结交还是不能结交,是否可以深度合作,还是到此打住,这时候需要我们做出决策,这时候需要非黑即白,就是做决策的时候,不需要犹豫,叫做黑白决策;最后,决策完之后,需要去行动,一旦启动,就要快速、用尽全力,这叫做疯狂行动。这时候,你的整个思考过程完成了,就进入了行动过程,那么这个过程,就是“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如此反复循环,一件一件小事都这样去做,就叫做闭环,也就是说一个人做事靠谱。用我们平时日常的用语来说,叫做:“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这时候,大家知道买一份早餐需要怎样形成闭环了吧!先听老板吩咐,然后摸清楚老板喜欢的早餐类型,算好要多少时间能买来,用餐的工具不能落下,如果是嗦我们衡阳的米粉,还要搞清楚老板是否要带点榨菜,然后找老板要钱,马上去买,买回来以后交待老板吃完,然后帮助老板或者吩咐搞卫生的阿姨把卫生搞好,然后想一下这次早餐老板满不满意,下次如果还是要买,该怎么买?这就是一个闭环。
说的轻巧,这世界上,找一个靠谱的人、靠谱的事、靠谱的公司,怎么总是那么难!不是别的原因,是因为就算一个简单闭环的完成,也存在着无数的坑要去填。
首先第一点,你想出来一个伟大的计划,一个激动人心的方案,但团队里的人并不认同。老板烧脑壳,又洗我脑?那怎么办?先去完成再说,也就是说,你可以保留不同的意见,但请先去执行。去执行了,责任我担,不去执行,责任不在我的任务好不好,而是你都没有去做。也就是说,要敢于拍板、敢于行动、敢于试错。这是最重要的,就是先不要争论太多,马上着手去做,当然最后也许行动的结果并不好,所以,接下来还有几个坑要填。
第二点,这件事情本身是否是一个简洁的闭环。比如很多人经常看到一种情况,山东的苹果个大又便宜,我们湖南人怎么就吃不上。湖南的橘子皮薄又美味,东北人怎么就享受不了。还有,我是邵阳人,总想着把我们自己喜欢吃的宝庆猪血丸子带给全世界的吃货,可我们仔细想一想,在没有现代物流和强大的铁路公路运力之前,本身山东的苹果到南方,雪峰山的蜜桔到东北就是一个很难形成简洁闭环的事情,中间环节太多,物流太贵。而邵阳的猪血丸子,搞搞地方特产还可以,但要走向全国、全世界,客户基础不够,规模不大,你说这个生意有什么意义呢?
第三,个人或者企业的能力难以形成闭环。
比如,很多明星企业的副总出来创业,很可能难以完成整个创业的闭环,因为他习惯于负责整个大企业中间的一个流程,所以,没办法建立起一个系统性的闭环,而一个烧烤摊的老板反而可能完成一个创业的行动,因为一个烧烤摊的生意,需要他完成找场地、进原料、生产、销售等等。
第四,不愿意做泥腿子。
定方向,谈战略,搞头脑风暴,发表意见的时候,大家都谈得津津有味,一旦到了要扎根做事的时候,都挽起了袖子,心里想,这些脏活累活,怎么能让我去干呢?
第五,坚持完美主义。
看着挺高大上,道义上也占领着制高点,你看,我连自己的命都可以豁出去了,就是为了追求最完美的效果,可是你们为什么却不理解我呢?完美主义可以做为人生的目标和追求,有着积极的一面,不过大多数时候,会造成项目和时间上的拖拉,从而影响项目的完工进度,同时,操作成本太高,现实生活中,很难短时间内找到最优解,所以,这样反而会阻碍闭环的完成。
嗯,那我们是否可这样理解,把上面这些坑全部填掉,然后把事情完成,给别人一个“胶带”(交待),也就是一个靠谱型的完美人设呢?并不是!这样又容易掉入“讨好型人格”的陷阱,其实,靠谱的标准不单是把事情完成这么简单,还需要建立独立客观的标准,也就是说,要从事务的最终对错来出发,如果最终对错一时难以辨别的时候,就小步快跑、多次迭代,就像蚂蚁搬家一样,通过多次闭环的优化,不断重复并精进,这样就能找到一条最优路径,也就是“蚁群算法”,所以,遇到问题我们不要想着闷头想,憋大招,不如先迈出双腿,先完成一个闭环再说。
而这种先干起来再说的思维模式,出自卡罗尔.德韦克教授,叫做成长型思维,意思就是所有的事情都离不开个人努力,而且做事的过程中没有失败之说,所有的失败都是下一次的经验,都是帮助我们进步成长的过程。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知道,自己是会终身成长的。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这种思维模式的人认为,自己的智力和能力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被决定了,不会有什么根本性的变化,而别人的评价或者失败的结果,就是事情的最终结论。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非常在意外界的评价,而不是事情本身说带来的乐趣,总是想去获得正面评价。
固定型的人很喜欢扮做“看上去很聪明的人”,因为他们总是不敢去尝试,就是想让别人觉得自己很厉害,这样慢慢的就把自己固化在某种模式里面。
想想,在我当年心智还没有开启的时候,很多时候就是被“固定型思维模式”所困扰,从而不敢去挑战,也不敢去进行新的生活,因此而耽误了自己很多的成长。但自从创业开了个小公司之后,慢慢的开始变成了成长型思维的人,并且,从局部成长型思维开始,变成了全面成长型思维。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的学习内容。高手人生,想从一个闭环开始。好奇感知、灰度认知、黑白决策,疯狂行动——计划、执行、检查、处理,这就是一个完整闭环。同时要避免四个大坑,事情本身难成闭环、个人或者企业能力难以形成闭环、不愿意做具体实务、陷入完美主义陷阱。而要避免这四个坑,就要养成成长型思维模式,凡事小步快跑、迅速迭代,用“蚁群算法”来找出最有路径,形成真正的有效闭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