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朋友吃饭,或多或少的谈到营销,进而很自然的过渡到“洗脑”这一话题。 一提到夸张的营销, 有的朋友就会很自然的义愤填膺道:“这都是洗脑!”。 而究竟什么是“洗脑”, 引发了我一些“严肃的”思考。
根据在线的汉语字典,可以得到以下定义
洗:
用水去掉污垢:洗脸。洗涮。洗涤。洗澡。洗心革面(喻彻底悔改)。
清除干净:清洗。
像水洗一样抢光,杀光:洗劫。
昭雪冤枉:洗雪。洗冤。
照相的显影定影:冲洗。洗印。
玩牌时把牌搀和整理:洗牌。
基督教接受个人入教时的仪式:受洗。洗礼。
盛水洗笔的器皿:笔洗。
把磁带上的录音或录像去掉。
脑:
人脑又是思想记忆等心理活动的器官:脑髓。脑子(a.脑;b.指思考、记忆等能力)
那么根据在线的汉语字典,“洗脑”的字面解释就是“对头脑中,记忆或者思考的清空或者重塑。” 那么这样看来洗脑只是一个中性的概念。
人的自由意识真的存在吗?
在几乎所有痛斥洗脑的观点里面,似乎都有一个看似很有利的观点那就是独立思考,或者自由意识。 而自由意识本身真的存在吗?即便到了科技已经很发达的今天,认知科学和脑神经科学似乎对于这个问题还有没很明确的定论。 也就是,不知道!虽然不知道但是我们还是可以讨论的对吧。
人家说的
对于大部分的50后60后似乎会觉得,好好学习,找份稳定的工作,然后找个踏实靠谱的人结婚生孩子,这似乎是无比正经的事情。 至于职业嘛, 医生,教师, 工程师,公务员这类应该是普遍接受的正经职业。 对于70,80, 90 后, 似乎这个观念有所改变, 比如做个企业家,搞个代购, 做做微商,似乎也是可以接受的正经职业。 到了10后呢, 我想也许,网络主播, 电子竞技职业玩家,似乎也是可以接受的正经职业。 这里我不想过多讨论这些观点利弊和对错, 这里更关心的问题是, 判断这些是对是错的价值观是从哪来的?
到底谁告诉你某个职业是正经职业?独立思考?实践经验?还是社会影响和教育?还是你妈告诉你的?还是身边的人都这么认为? 我自己思考的结论是,除了独立思考以外,其他几个都有可能。 即便是独立思考,也是在其它几个建立的价值体系之上再次重组产生的结果。 似乎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有一个虚拟的并不存在的但权威无比的"人家",如果做得事能够符合所谓“人家”的价值观, 那就是安全的,似乎还能有一种自豪。
回到本段落最开始的话题, 自由意识真的存在吗? 我想更大概率是,不完全存在。 或者说是我们只存在某些价值观框架下面的自由意识,但不存在绝对的自由意识。 就好比所有物理学定律都是约束在我们现今生活的宇宙中的,至于这个宇宙之外是否也起作用,我们只能说不知道。
绝对的自由意识似乎没有必要存在
在《未来简史》中, 赫拉利有一个很颠覆的观点,智人之所以能够在进化上胜出,最重要的是智人拥有一个核心技能,那就是会讲故事。宗教,种族,法律,国家,自由民主, 各种主义,等等,都是智人讲述的一个又一个故事,并且可以让很大一部分的智人个体都坚信不疑的相信这个故事, 这就达成了智人高度的协作,从而获取无以伦比的进化优势。 先不说这个观点是对是错, 至少在现代社会中,这个观点是有很强解释力的, 比如为什么比特币会值钱, 因为很多人认为它值钱。 比如为什么可以用纸币去交易,因为大家都相信这个一张纸等于一袋面或者一块面包。 这背后是央行,而央行背后是国家,而国家这一概念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 而概念的创造者,似乎总是那些善于把曾经的概念和周围的环境加以有机的组合,创造出更有解释力新概念的那一群人,也就是我们说的伟人,枭雄, 学者,总之很牛的一群人。
“洗脑”是永恒的
“我讨厌被洗脑”的真正含义
上面说到智人脑子从来都是被各种概念洗出来的。 所以被“洗脑”是常态,被什么洗似乎是可以选择的。 比如有人选择相信科学,或者成为宗教徒,或者信奉马克思主义,或者进入含有特定企业文化的企业,还有的走向极端,选择信奉暴利加入恐怖组织,也有的相信多个观念,所谓Open Mind。 “我讨厌被洗脑”这句话应该翻译为“我讨厌被以我不喜欢的概念或方式洗脑”。
选择如何被洗的自由
就好像你去一家餐馆, 服务员给你一个菜单, 上面包含7个热菜3个凉菜,10种饮品。 当你走进这家餐馆的这一刻起,你似乎就丧失了菜品选择的绝对自由,你只拥有在这10个菜10个饮品中选择的自由。至于怎么选择,你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根据以前的经验和那个权威无比的“别人”去选择。 这种选择方式,基本上是用以前的洗脑结果来决定你下一步怎么被洗。 第二种, 根据前人的经验, 目前的状况, google 加baidu和逻辑推论来选择。 这种方式就比较专业, 有可能跳出曾经的洗脑结果,接受一种全新且经过慎重思考相对靠谱方式继续更新洗脑结果。
“洗脑”的力量
有一个事情似乎是永恒的。 你去百度任何事情,都会找到无数个跟你观点类似的观点和反观点。 比如你去百度“玩游戏好不好”类似的问题, 你大体会找到数量类似的正方和反方观点。 如果对于家长并且还有一个贪玩不爱学习且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沉迷游戏的儿子,我想他更倾向于相信玩游戏不好,并且以此为依据跟儿子展开充满正义的八年抗战。如果是以为电子竞技选手,他估计大概率愿意相信玩游戏好,并且以此为依据,让自己相信自己在做一项伟大的事业,或许这使得他在通宵训练中充满力量,并在来年WCS中获得世界冠军,并在上海用奖金买起房子。
最近几年的脑神经科学研究有这么一个观点, 人的左脑和右脑决定了两个不同的自我。 一边是感受自我,一边是叙事自我。 对于某个概念是否相信,大概不决定于叙事自我。 大概率上决定于感受自我,我愿意相信一个事情,并不是理性上它是对的,而是我因为相信,所以我能找到论证依据来说明它是对的。 而这种相信在很大程度上会产生力量而是这件事真正成为对的。
这样看来,“自我洗脑”可以成为一个大杀器让我们做某件事充满力量。 就比如你想学好英语,你最好找到一切能证明学习英语非常有意义的证据来证明你的选择没问题。 并且持续给自己洗脑让自己真正相信这一选择,然后你就大概率可以充满干劲的去练习直到学会。 当然你也可以所谓的独立思考,来找到一样多或许更多的理由证明学英语没意义,那大概率你学着学着就放弃了。 这也就是为啥,很多人似乎一直在学习,但似乎一直在怀疑,同时也似乎啥也没学成。
最后
- 绝对的独立思考似乎并不存在,被“洗脑”似乎才是永恒。
- 我们似乎只有选择如何被洗,被什么洗的自由。
- “洗脑”也可能是做成事情的关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