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出差到厦门是和同事一道去的,主要的目的是担任一堂内部培训课的讲师。
在这之前我必须准备课程教材,就现在的法规情况做一个汇整介绍。
因为听课的对象是关系企业的同事,有人事管理也有培训部门同仁,还有总务部门的同仁。
人事的同仁,其实对于实务操作很熟悉,但总务的同事,就不熟悉人事劳动领域。听众族群不一样,教材必须兼顾两者的需要,通俗易懂,还要有点深度,想让同事听完课程有点启发,准备起来是有一定难度。
我找了很多资料,但不知从何下笔,只好重新再找,承办人再次讨论了解并确认上课的方向。讨论初步方向后,才开始动手准备。
考量到这次课程的主题的确生硬,准备内容时我直接采用了真实发生的案例,而且,打算在课程进行中直接采取互动讨论的方式。
互动讨论环节,的确是我在业余讲师生涯上一个挑战,这的确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还要能准确掌握时间。
反思这次担任内部讲师,有几点心得:
首先,基础知识的具备是不可少的。
这是实力的基础,花时间把基础知识弄通弄懂,不要在浮夸海量的资讯里沉浮。
就像蹲马步一样,永远比花拳绣腿一招半式耍耍要强。
第二,组织严密的知识网络。
在基础知识,根扎实后向旁向外了解相关知识,加以咀嚼并且内化,触类旁通,辅助强化基础知识的理解。
弱水三千取一瓢,这一瓢必成精华。
第三,多多阅读书籍。
我们经常说:书到用时方恨少,看书的确是花时间的,但是却可以在精神世界里驰骋,花了时间,当然要思考,不是照单全收,并且,要能“输出”,这样,才算有收获。刚开始,成果可能不是很明显,是花出去的时间,总有一天会转化为精神与智慧的财富。
上课前,的确七上八下,不知道自己到底行不行,想想还是要做一次测试,或者是实验吧!
我准备了很多案例与Q&A,打算在课堂中伺机运用。
成功,就是向前迈一大步;失败,也就在不到30个人的面前出丑。
以为预估两小时的课程,一个半小时就可以结束。
没想到案例互动讨论环节非常的热烈,在互动环节中,我忽然想到曾经看过阿图葛文德医生的《清单革命》《医生的精进》两本书的精华内容,直接拿出来做分享,让课程生动活泼很多,不会只是生硬枯燥的知识内容。
出乎意料,课程持续了130分钟才结束。
第四,魔鬼藏在细节里。
这次的教材,我没有仔细的检查,上了讲台才发现错误,这的确很不专业。
其实我可以多检查几次,让教材找不到bug,这才是对学员最基本的尊重。
工作了好多年,记得第1次获得外界肯定,是在职场新鲜人阶段。
当时是很仔细的承办银团贷款,维持各项联系工作,与公司长期往来的一家国外银行维持很好的互动,这家银行送给我一条名牌丝巾。
这条丝巾被我视为珍宝,陪我度过了很多职场上的重要场合,帮我点缀了衣着。
当然这次我担任内部讲师,没忘了带着这条丝巾,给自己信心。
出差回家之后,想想这条丝巾很久没洗,打算简单手洗晾干,等待下次出征。
结果意外失手扯破了。
本来懊恼不已,后来我发现,过去的“肯定”,不妨让他留在过去,持续的充实自己,有实力才是最重要的。
不用执着,不再缝补,不用勉强留着不完美的东西。身外之物,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更何况,“肯定”是有保鲜期的,太留恋,只会膨胀自己,阻碍自己进步的脚步。
今天回到办公室茶水间遇到主管,他说:你在厦门帮关系企业同事上的课,听说很不错,你要排个时间帮我们部门上课,别忘了!
高兴了一分钟,回到座位,我开始伤脑筋,开始为新的听众,量身订做新的教材,等待另一次的“考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