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730429/70129b3476ab316a.jpg)
距离高考倒计时只有一百零三天了,对于学校来说,又面临一届即将来临的高考,状元是否还在我校产生?对于学生来说燃眉之急,不敢轻易松懈,朝死里学,撸起袖子加油干,不给此生留遗憾;对于老师来说时间紧迫,希望每个孩子不要浪费一点时间,抓紧最后一点时间把每个板块落到实处,学有所用,在高考时能考出最佳的状态来;对于家长来说,高考毕竟是一个家庭的大事,在拥有健康的同时孩子能尽最大的努力能考出理想的大学当然也是一个家庭的荣耀。
时间虽然一天天的过去了,但这些即将面临高考的孩子们是一刻也不敢松懈的,他(她)们每天在学校跟着书本作战十五个小时,晚上放学回家还要学习一个半小时。即使星期天休息学习态度和时间也不亚于在学校的学习任务。为了高考除了晚上睡觉六个小时是在放松,剩下的时间除了吃饭都在学习。高考中的学生不易;高考中工作的老师更不易。这群可爱的老师们不仅把丰富的知识传递给可爱的学生们,还要向父母一样的照顾每个孩子的生活和辅导心理,陪伴孩子们度过艰难的高考。
人们都说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没有捷径可走,确实如此。高考是需要每个孩子把六门科目,理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文科:语文、数学、英语、(地理历史政治)四门考试考点中的重点板块掌握熟练,夯实基础。才能把自己通往高等学府的大门。勤加训练拔高题,以便在大学的专业里做铺垫。这也是我国高校选拔人才的需要。
人们说高考最公平,也确实如此,高考不许弄虚作假,作弊、替考、参考者人人必须遵守纪律守法,凭实力竞争,不许挑战我国的法律权威。
古人高考也很难,科举考试考场环境很差,程序多时间长。光是大的考试,其完整程序就有三级:乡试(省)——会试(中央)———殿试(皇帝),当然各朝有不同,这指的是清朝考试;古代高考内容也很多,你可能要背诵《论语》、《孟子》、《诗经》、《礼记》、《左传》等等………大约40多万字的文史资料。由于科举内容繁多,也就出现了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比起明经,进士还要难考得多,五十能考上就算年轻有为的了。后来名垂青史的唐朝诗人里,进士考试落榜的一抓一大把,典型的如杜甫,写诗写到“诗圣”级别,照样考不上。
讲起古人高考还是现代高考好多了,随着时代的变迁发展进步繁荣。注重人才,你只要用心苦读十二年寒窗,基本上光明大道向你照来。当然进入高等学府也不是进了保险箱,名牌大学专业学得一样的是更难更辛苦,也是靠个人努力造化。不努力的人,劝退的也不在少数。
还有一百零三天就要高考了,每年每届都有悲剧发生,紧张的学习,十二年的寒窗苦读,孩子们揣着美丽的梦想有的也不尽人意,梦破了。难以接受。
去年,有一个案例很典型,孩子平常大考小考都是630分以上,这个分他自己觉得高考稳稳的考上个985大学没问题。随之,走进考场的他很紧张,想着自己辛苦了这么多年,一定要考好。结果紧张容易使大脑短路,平常做烂了的题,那会不会做了。等到高考出分,孩子只考了510分。去年的卷子简单,这个分普通一本估计都够不上,只能上二本。从名牌一本落到普通二本孩子接受不了。出分的当夜凌晨孩子自杀了。第二天早上父母喊孩子起床吃早点,喊了半天没人理,一进房间父母傻眼了。孩子割腕了好好的睡在床上,空调还开着冷气吹在孩子冰冷尸体上。高考悲剧了。每年的新闻全国各地都会出现此内案例不在少数。总有那样的一群孩子挫商能力很差,在意外面前,不能能屈能伸。
我觉得人生处处是考场,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考点而已,即使失败了,也可以重来。古人科举考试也是为了实现他们一生的价值,考到五十几岁也不气馁。这就是人生,人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是坎坷不平的。我们要学会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而不是以死一了百了来消除痛苦。通往成功的路很多,只要你愿意去探索,成功一定在那个地方等你出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