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法出于儒

法出于儒

作者: 已锁定 | 来源:发表于2023-07-14 08:10 被阅读0次

儒家和法家,在司马谈看来,是两种并立对峙的思想流派,后世大多数学者也是这样看待二者的关系。在当代中国史上,由於经歷了一段政治家开展的“评法批儒”运动,以致学术界和社会普通民众更是普遍具有这样的认识。

不过晚近以来,具备现代学术眼光的学者,并不这样看待这一问题。胡适先生著《中国哲学史大纲》,尝谓“中国古代纸有法理学,纸有法治的学说,并无所谓‘法家’”,讲的就是所谓“法家”并不是一种系统的社会思想学说,纸是针对社会某一侧面特定问题的偏技术性实用性主张,与道家、儒家、墨家等诸子之说并不处在同一层面之上。

其实作为一种用世的思想学说,儒家所重的“礼”同法家伸张的“法”,本是一个健全社会互为表里的两个方面,所谓“外儒内法”,就是对这种依存关系的最好体现。早期法家的著名学者都与儒学具有密切关联,世人熟知的法家代表性人物如李斯和韩非更都是直接师从於儒家宗师荀子。这些情况则反映出所谓法家源出於儒家的基本事实。

正因为二者之间是这样一种关系,当秦始皇吞併六国之后,依照所谓法家的主张,在全国各地普遍施以严刑峻法的时候,也第一次在朝廷中设立七十名儒学博士的职位,全面提昇儒家的地位,这纔使儒学成了庙堂之上堂而皇之的官学。世人若是纸看见焚书坑儒,便无法理解秦始皇对待儒家的真实态度。

另一方面,我们看到,一些被后世视作法家代表性人物的人士,如商鞅,如李斯,他们都是实际秉持权柄运作国事的第一线政治家。面对当时的实际状况,他们要想让秦国具有强盛的武力以与诸侯争锋,就必然要强调所谓“法治”的手段,伸张所谓“法家”的说教,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脑子里有一整套与儒家等学派对立的所谓“法家”思想。如商鞅初见秦孝公,讲的乃是标準儒家所主张的三代帝王之道,因不讨秦孝公不喜欢,根本用不上这一套,他纔改而“以强国之术”说之。所谓“强国之术”,就是以严刑峻法治国,甚至以“连坐”之法令民众互相检举揭发。又如李斯,儘管他助紂为虐,焚书坑儒,但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评价他一生的功过是非时还是说他“知六艺之归”,即谓儒生乃其本色。这些情况都反映出所谓“法家”的手段纸不过是这些政治家在特定情况下所彰显的儒家的另一个侧面而已。

相关文章

  • 奉天逍遥

    前情:文设定时间是重新登场的奉天逍遥与正道消灭敌人后……江湖事了,儒门请法儒回归本位。 儒法无情,法儒无私……儒门...

  • 儒、法

    儒是什么,儒就是等级制。是一种社会秩序。 就好比一个军营里,少尉要听中尉,中尉要听少校,少校要听中校。 “等级制”...

  • 财政

    财政 儒法之争,贯穿始终。儒法互为表里,“儒家为表,法家为里”,实乃后人对儒法关系的错误解读。儒家掌握对过去发生事...

  • 儒法论

    千古治道所重者,惟儒与法。乱世重法,治世重儒。凡治安之道,儒重则柔,法重则刚,柔则难立,刚则易折。故治国之道,杂用...

  • 一身正气君奉天

    正天地所不正,判黑白所不判,犯人鬼所不犯,破日月所不破,儒法无情,法儒无私。还记的,法儒一身浩然正气的出场诗,威严...

  • 儒家与法家以及其政治影响

    目录: 1.儒家 2.法家 3.儒法区别 儒法两家都处于先秦诸子百家,但儒法两家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想...

  • 2020-07-15

    外法内儒,济之以道。

  • 儒法与两义-2.0

    儒,法;资义,社义。 两千年时光,不同的耦合又出现在这片土地。 外儒内法,于两义,莫不如是 …… 儒,从自己出而亲...

  • 世间法也是“对治”法

    世间法也是“对治”法,一般都出于利益的目的

  • 怎么读周易

    易经是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起源,道儒法墨农等派系思想皆出于此,很多喜欢国学的也一定会读这一典籍。而周易是易经流传下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法出于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tqw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