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中国文化课》第五部分汉代文学《汉代文学》。
汉代,以一个统一、强大、兴盛、富裕的东方帝国称雄于世界。文化和文学的地位在汉代也有明显提高,开始呈现出不完全依附政治权力的某种独立价值。因此,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相当活跃,出现了各种文学样式,代文学也成为后世文学发展的根源。
汉代文学集中体现在汉赋上,并出现了贾谊、枚乘、司马相如等一批辞赋作家。
一些政治人物在历史关键时刻随口吟曲的诗句,包含着英雄人格上的刚健之气,如项羽的《垓下歌》、刘邦的《大风歌》,到刘彻的《秋风辞》,更能直接地表达出大汉之所以是大汉的原因。
另外,汉代的乐府民歌中也出现了一批来自民间、情感殊烈的作品。
汉代文学的最高峰当然是司马迁,但他属于整部中国历史,已经不是"汉代文学"这个标题所能框范的了。因此,后面要以单独一节来开列对他作品进行"基础记忆"和"扩大记忆"的篇目。
基础记忆
1.项羽:《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
2.刘邦:《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
3.刘彻:《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
4.李延年:《北方有佳人》(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
5.《陌上桑》,汉乐府民歌中叙事诗的代表作;
6.《孔雀东南飞》,汉乐府民歌中最优秀的长篇叙事诗;
7.《古诗十九首》。
扩大记忆
1.贾谊:《吊屈原赋》、《鹏鸟赋》;
2.贾谊:《过秦论》(散文);
3.枚乘:《七发》,汉代大赋的基础;
4.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5.王褒:《洞箫赋》;
6.扬雄:《甘泉赋》、《河东赋》;
7.若有余暇还可浏览一些乐府民歌:
《妇病行》(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东门行》(出东门,不顾归);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战城南》(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古歌》(秋风萧萧愁杀人);
《悲歌》(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以上是余秋雨老师为大家梳理的学习内容,有些篇目非常熟悉甚至背过,这次学习也算是温故知新了。
今天上午依然天阴阴的,最喜欢这样的天气,真是初夏好时光。中午时分,窗外金灿灿的阳光射进了客厅,地上一片金黄,想象外面的天气一定是酷热难挡。
室内的温度虽然已经从23℃升到了25℃,但是比外面低些,仿佛是暮春转回到了室内。窗口的植物有多肉、有金边兰、也有二种不同的芦荟,还有一株发财树。虽然养得不是很好,但毕竟给室内带来了大自然的生气。平时站在窗边看一看,浇一浇水,也不失一种乐趣。
有人说生活总是枯燥百无聊奈,在我看来生活是否枯燥,完全取决于自己对生活的态度。我常常感恩地想:是母亲在我幼小的心灵,播下了阅读的种子。在成长的路上,有书香相伴;在老去的路上,依然有书香相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