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几乎家家户户都会购买的经典绘本,作者是大卫.香农(美),在1998年获得了凯迪克银奖。
作品中大卫的造型多不可爱啊,圆圆的大脑袋上长着几根又稀又粗的头发,三角鼻子,一张嘴还满口尖牙,岂止是让人讨嫌,看上去简直就宛如一个小恶魔。Amazon网站上的书评人说得就更加过火了:"家长可能会很快下结论说这个故事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东西,不就是讲一个整天捣乱的坏小子的故事吗?以大人的视角看,大卫被画得确实令人不快,他长着土豆脑袋,野性未驯的眼睛,露着凶巴巴的尖牙,脸上还挂着歪歪的坏笑……"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相比较大人,孩子们却都非常喜欢大卫。这里,就不得不说的就是这个故事的背景。作者在五岁那年把妈妈不允许他做的事情一件件画下来,写上了David,no.因为他当时只会写这两个字,等他长大成年后,妈妈把这些画作寄给了他,于是就有了这部模仿五岁孩子画风所做出的作品。也许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孩子们更能从大卫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找到了共鸣与理解,原来不是只有我一个人那么捣蛋,原来我也和大卫一样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渴望得到父母的爱。
这本绘本的图画和语言是从孩子的视角出发的,从画面上只能看到妈妈的下半身,和不断重复妈妈的话,不可以。
当看到孩子闯祸了,我们多数人都是在批评他为什么这么调皮这么不听话,就像大卫的妈妈一样,但又有多少人可以蹲下来问问孩子原因呢?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也都是说不,不可以呢?
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日常生活中是否总是和孩子说不,但是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总是被别人说不,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总是拒绝的滋味不好受吧。所以家长要多说肯定的语言,不能总说“不,不可以”,先肯定孩子,然后才告诉孩子可以做或者不可以做什么?话不能只说一半。
而最后一幕大卫打破了花瓶后失落的表情,很容易让妈妈们想起自己孩子天真可爱的样子,妈妈最后给了大卫一个深情的拥抱,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虽然还是不能完全理解孩子的行为,但是妈妈对大卫的爱和包容,也是大卫可以健康快乐生活的原因。
很多时候,孩子们因为年龄的原因身体还是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所以会发生很多难以理解的意外,但不能因此给孩子贴上调皮,破坏,不听话的负面标签,要了解孩子的出发点,多问问孩子为什么,尝试理解孩子,给孩子一点包容。
所以,不要把这本书当成是孩子教育的示范本,认为这是一本教会孩子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的书,也不需要孩子在读了这本书后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和自责,真正要让孩和家长明白的是“爱”是让孩子成长和强大的唯一教育法则。
另外,关于这本书还有一些其他的小建议。比如也可以问问孩子,当他犯错时希望爸爸妈妈怎么说怎么做呢?
在亲子共读《大卫,不可以》时,也可以顺便教教孩子们,自己犯错的时候和爸爸妈妈耐心解释一下原因,主动承认错误,爸爸妈妈永远爱你。如果爸爸妈妈不听你的解释或者很生气的时候,试着抱一抱他们或者拉一拉他们的手,因为爸爸妈妈也有很生气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