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和先生一起,带着孩子去看了最近很火的《摔跤吧,爸爸》。
生为女人,生的又是女儿,在这个男女并不平等的世界里,我深深感到女人的不易。不过,我并不想说中国社会男女不平等现象有多么严重,实际上,比起周边的国家,我们这个社会很尊重女性,尤其在经济发达的省份,女性可是真的能顶半边天的。我们这个社会有很多疼老婆、爱老婆的好同志,不仅家务分担,工资上缴,在孩子的教育上也十分上心。可是,女性的先天条件决定了我们无法像男人那样在外面拼,我们必须要分配相当一部分精力照顾孩子、操劳家务,这些事情多数是男人们不能替代的。所以,身为女人,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和男人的不同,我们的人生规划也决不同于男性。所以,影片中的其他女孩们才会羡慕吉塔有个这么为她着想的爸爸。虽然训练是辛苦一些,但姐妹俩就此可以摆脱绝大多数女孩们一到十四岁就结婚,终身与锅碗瓢盆一起的宿命。
我相信,任何有能力的父母,都会为子女的未来做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好的规划。比如影片中的爸爸,他的特长是摔跤,他的女儿们也具备摔跤的天赋,为了给女儿们谋求更好的未来,摔跤就是一条最佳路径。这个时候,比起左邻右里的异样眼光,显然是成功的道路更为令人心动。而即便失败,也没有失去什么,不过就是一年的时间而已,女儿们还可以过她们本来的生活。
可是,这对我们多数普通人,并不具有借鉴意义。多数父母既没有特别的才能,也没有充裕的资金,自己还整天为了生计忙得疲惫不堪,拿什么资源来育儿呢?你说你用心?哪个父母不是为子女操碎了心?这条起跑线上有这么多娃,你总得有些优势特长才能跑得过别人吧?
是,确实也有不少家庭条件普通的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学,父母并没花太多精力,全凭孩子个人奋斗。可成才的概念不仅是上大学,更指事业和家庭的成功。如今的社会,工作难找,哪怕是名牌大学毕业,没有社会关系,一样也只能谋个普通差事。另外,这些年高校扩招,成绩中上的孩子多半都能考上大学,而北大、清华等名校的招生门槛却是越来越向着权贵阶层倾斜,看似是周边的孩子都上了大学,其实是大学文凭越来越不值钱。
多年来,国内高校教学与社会实际严重脱钩,很多学科还是拿着80年代早已落伍的知识体系来教育学生。孩子们出了校门就发现学校教的东西根本没法用,还得重新学。怎么学呢?这些娃娃们自小便被应试教育填压惯了,从没培养出主动学习的习惯,让他们找资料、自己学习、自己思考,恐怕有一半人不能坚持。学习的同时,还得实践吧。可这些孩子素来缺乏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就又得刷下一大半人。
看到这里,您一定会觉得我太焦虑了。是的,我正属于当前国内最焦虑的群体——母亲。母亲的本能让我无法不每时每刻都思考着孩子的未来,想方设法给予孩子最好的培养。
同时,我又是广大母亲群体中最普通、最无奈的一员。没有高薪的工作,没有特别的才能,每天朝九晚五地忙碌于一份最普通最卑微的工作,每个月指望着那仅仅糊口的收入。每当回到家,看到我可爱的女儿,我都已累得不想和她说话了。这样的状态下,我哪来精力全心全意照顾她的学习?
每当看到媒体爆料黄磊的女儿怎样怎样了,王菲的女儿怎么怎么了,小贝的孩子们怎么怎么了的时候,我的内心就无比痛苦,为自己的无能而深深内疚。
我永远都不会怪孩子做错了什么,因为有错的永远是父母。
所以,指望孩子成才,必须让自己成才,这是唯一的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