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三个令我受益匪浅的思维方式

三个令我受益匪浅的思维方式

作者: 武安君_教你提升表达力 | 来源:发表于2019-03-28 14:00 被阅读0次

    一、结构化思维

    有句话我很认同——思考有结构,才能表达有效力。

    这个思维方式帮助我从说话磕磕巴巴,到每个我身边的人都称赞我逻辑强

    不信我们来试试

    怎样才能思考有结构?就拿我的本行来说:

    我是管理咨询的和演讲培训,而且业务范围横跨百业。肯定很多人就会质疑,说你们百业都做,你凭什么敢说自己就一定对某一类企业,比如说美业很了解很精通呢?而且美业深似海,美业的管理咨询和培训自成体系。

    就在去年,我还就真碰到这样的真实案例。

    说实话,人家在一个行业深耕10年,我一个外行,论了解的深度肯定不如他。

    而且那是他的主场,他是非常自信的,刚开始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而且当时还有专门做美业咨询管理的同行在场,我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但是我也有我的专长,我怎样表现出我的优势,体现我的价值?

    首先,我使用《商业模式新生代》这本书的思考方法“商业模式画布”中的四大视角(时间紧迫九大关键点没用全):

    1.你能提供什么 产品or服务or解决方案

    2.你为谁提供 用户能获得什么利益,合作伙伴能获得什么利益,用户细分(具体年龄、性别、出现场所)

    3.你如何提供 上游供应商、下游渠道,线上or线下、物流

    4.你如何赚钱 差价or咨询费or广告

    我的层层分析给他来了个降维打击,一般美业的老板多是野路子出身,对于成体系的理论是没有抵抗能力的。之前谈话的主导权都是在他手中(客户是大爷),短短10分钟的分析就让他对我刮目相看。

    问题是,如果我只是看完了这本书,一没有用心做笔记和思考,二没有很多次的自己像个疯子一样找各种企业的资料,自说自话的进行练习。我面对客户的时候也会话语无伦,最后反而会适得其反。

    你讲不同的内容一定会用到不同的表达方式,商业模式可以使用商业模式画布。

    那有没有通用的,在很多场合都可以使用的提高表达能力的方式?

    这就是——结构思考力

    什么是结构思考力?

    用四个字来总结:

    论证类比

    论——结论先行

    证——以下证上

    类——归类分组

    比——逻辑递进

    1.【论】结论先行,先说结论后说过程。

    汇报就首先表达结论,不要啰哩啰嗦说一大堆无关痛痒的话。

    2.【证】以下证上,用下面的数据证明上面的观点。

    只有结论没有论据,你的结论未必站得住脚。

    3.【类】归类分组,将各类事务分类成彼此不交叉的。

    每个分论点要尽量不交叉。比如,男人、女人,就是彼此不交叉的。男人、年轻女人、女人、小孩,这种分类就出现了多重交叉。

    4.【比】逻辑递进,有一定的逻辑顺序。

    有顺序的内容才容易被人理解和记忆,最常见的顺序是 时间,空间,重要程度,结构顺序。历史、小说、电影一般喜欢采用时间顺序,所以我们很容易记清楚整个故事的流程。也有的电影会采用同时发生在不同地点的叙事方式,这就是空间的顺序。

    举个李忠秋老师用到的栗子:

    如果你听到下面各个汇报会有什么感觉?

    “这个产品的搜索指数是排在前几名的,尤其是前期的广告费用分配很合理,官网的流量也非常大。目前市面上的激活码特别抢手,上线活动的运营方案准备得也非常充分。总之,我认为这个产品将非常成功,现在媒体报道也非常多,我建议加大研发力度。而且经过对测试用户的测试,用户留存率高。另外,这款产品的代言人是‘欧巴’,传播效率会非常好。”

    听完这个汇报,你有什么感受?乱吗?没错,乱就对了。而且不要急着嘲笑这个汇报的人,你仔细想一想,这种表达方式是不是在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会碰到?

    总有人拉着你,说呀说,说呀说,好像每条信息都对,但他说了半天,你就是不知道他到底想说什么。原因其实挺简单的,他们的表达没有结构。

    相信听到这里,你已经非常熟悉“结构”这个词了。那下面,我就基于这个场景教你如何运用结构化思维来清晰地表达你的所思所想。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你为什么会觉得这次汇报很乱呢? 实际上,我们总说,“不知道你想说什么”,意思其实是,“不知道你的结论是什么”。

    如果你仔细阅读上面的汇报,可很难感觉到想表达的意思是:这个产品很成功,需要加大研发力度。为什么呢?因为没有一开始就把结论说出来,上来就一大堆细节,直接就把想表达的论点给淹没掉了,而且论点之间没有分类。

    比如,市面上的激活码特别抢手,用户留存率高,这些可以归于销售的角度。

    再如,广告费用,媒体传播,代言人,可以归于运营角度。

    当我们使用论证类比的原则再重新汇报,就变成:

    我认为这个产品非常成功,且有前景我们应该加大研发力度。

    原因有三:

    第一,在销售方面,用户数据非常乐观。比如,用户有效产品激活码为3万多个;试用用户的留存率为80%。

    第二,在营销方面,市场热度非常高,由于前期投入大幅度的广告费用,还请了欧巴代言,所以我们的产品搜索指数在一周内也排在前五名,吸引了30多家媒体的报道。

    第三,在运营方面,这次准备更加充分,上线的活动方案已经准备好,只差执行了。

    是不是瞬间就感觉有结构,逻辑清晰了。

    好了,现在你已经get到了方法:

    1.使用论证类比的方法进行思考和表达

    2.读书的时候去思考和抓住更多清晰、必要且准确的概念

    3.练习,练习,再练习!

    不断地使用这个方法去分析你身边看似平常的事物,你会在不经意间发现,身边的人对你刮目相看。

    公众号【唯学日益】

    回复“表达”领取价值198元的学习资料

    二、概率思维

    懂概率的人不会被收智商税

    一切不过是清风拂山冈

    什么是概率

    相信概率,不相信运气。

    如何用概率指导生活

    要点总结

    可能很多人一看到概率,顿时感觉头大,毕竟这是最初作为一个数学上的专题被我们认识的。

    对于每个普通人来说,我们不必记公式做题目,我们只需要掌握概率论的核心思想然后指导生活。

    概率论可能是大学数学中最有用的一课,著名投资人李笑来曾经说过,概率论的思想对他后来投资有极大的影响。

    股神巴菲特的黄金搭档“查理芒格”说,相信概率,不相信运气。

    2016年围棋界发生了一件大事,谷歌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阿尔法狗”以4:1完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这只“狗”采用的就是概率化的思考方式。

    过去每一件事情的结果,只是众多可能的结果之一,我们不能仅仅用结果来判断之前决策的好坏。(平行宇宙假设也于此有关)

    1.什么是概率

    简单来说,概率是用来判断一件事发生的可能性。一般以一个在0到1之间的实数表示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越接近1,该事件更可能发生;越接近0,则该事件更不可能发生,其是客观论证,而非主观验证。

    最常见的概率问题有抛硬币和掷骰子。

    简单的如抛一次硬币,我们都知道,如果没有作假的话,正反面朝上的概率都是二分之一。但是这并不代表你抛两次硬币就分别是正反两面。有时候甚至连续7-8次都可能是同一面。

    很反直觉吧,不过这恰恰符合概率论,因为连续8次同一面朝上的概率为2的8次幂分之一(2乘8次2)结果为1/256。如果你觉得这很低,参考一下世界人口,你会发现其实不算什么。

    2.相信概率,不相信运气

    拥有概率思考方式的人,每次都让自己处于更高获胜可能性的位置,至于其他人说的“信我,一定对!”、“肯定是这样!”在他们看来都只是无知者的无畏之言。

    概率不一定能帮助你赚到大钱,但是至少能让你更清楚那些是骗局,哪些事值得你冒险。

    我有一室友曾经和他爸爸讨论关于股票的事。他问怎么决定是买入还是卖出,他爸爸给的答复是:通过一系列收集信息和以及思考,最后判断是未来涨的可能性大一点的就买,跌的可能性大一点的就卖。

    讲一个小故事,如果你是喜欢“炒股”,或者买彩票一定要看。

    如果有一天你收到了一条消息(短信,邮件,qq,微信等你常用的社交账户),上面说下一周,某某股票一定会涨,这时候你会怎么想?大部分人人应该都会置之不理,如果,接下来连续9周,你都收到这个人发来的信息,而且你惊奇的发现,这个人全部都预测对了,你会不会顿时就感觉自己简直就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而你是否也会对他此时推荐给你的理财产品几乎没有抵抗力。

    可是如果我告诉你,我也可以轻易做到,只需要一个群发软件你觉得可能吗?

    首先我们先理解一点,股价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总归要么张要么跌,也就是下周涨和跌的概率都是1/2(和抛硬币一样的概率),那么连续10周都猜对(抛硬币的时候连续10次正面或者反面朝上的概率)就是1/2^10=1/1024。

    也就是理论上来说你连续抛1024次硬币,会有一次连续同一面朝上的事件发生。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我有一个群发软件,然后随机选1024个人,我第一次发给512个人下周会涨,另外512人下周会跌的预测。到了第二周把预测(其实就是随便填的)错误的那一组删掉,对的那一组在此分成两等份继续群发。这样10次,那么最后一定会有一个人收到的是连续10次都预测对的消息。

    如果我群发了10000人,理论上就会有10人上钩,发10w就是100人上钩。

    10w人在偌大的人口面前,其实也不过是个零头。

    幸运儿=大基数*小概率

    坐飞机危险吗?确实挺危险的,最危险的是你坐车去飞机场的路上。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飞机失事的报道,还会经常闹的人心惶惶。其实飞机失事概率微乎其微,那你说万一呢?

    按每百万次飞行发生的有人员死亡的空难事故的次数计算,1991年是1.7次,1999年首次降到1次以下,2000年再次下降到0.85次。按2000年的概率算,也就是117.65万次飞行才发生一次死亡性空难。换句话说,如果有人每天坐一次飞机,要3223年才遇上一次空难。

    根据气象部门统计,2010年,全国发生雷电灾害19982起,其中雷击伤亡事件759起,造成717人死亡,受伤640人。

    全国按13亿人口计算,那么每个人被雷劈死的概率为:717÷1300000000,大约为180万分之一;每个人被雷劈而不死的概率为:640÷1300000000,大约为200万分之一;每个人被雷劈中的概率为:(717+640)÷1300000000,大约为一百万分之一。

    所以,一年之中,一个人中500万的概率跟被雷劈中18次的概率差不多!

    2015年交通事故10597358起死亡大约68432人。事实上交通事故发生很多的无法详细记载。

    3.如何用概率指导生活

    概率并不能精确的预测未来,但我们还是有办法判断大概率事件的。这就用到了一个决策工具:决策树。

    画决策树有三步:一,写出你想要实现的目标。二,在目标右侧写出实现这个目标的所有方案。三,评估每个方案的结果,以及这些结果实现的概率。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决策树。

    目标是从家到单位,目标右侧是方案,再右侧是结果以及实现的概率。最后就是期望值。期望值算法是概率乘以结果然后相加。(这里的概率,不需要非常精确,有个大概就可以。概率的获取方式最好从外界获得,从客观情况中获得。)

    讲一个玩骰子的游戏:

    (期望值算法:试验中每次可能结果的概率乘以其结果的总和。在下面规则中每一面朝上的概率为1/6,结果分别为1到6所以期望值算法为。“1*1/6+2*1/6+2*1/6+3*1/6+4*1/6+5*1/6+6*1/6=3.5”)

    规则是掷出1点赢得1美元,掷出2点赢得2美元,以此类推。因为掷出每个点的概率都是1/6,所以可以计算出期望值为3.5美元。这个值看似无用,但如果每玩一次需要交3美元,你还玩吗?交4美元呢?期望值或概率不能保证你玩一次就能赢钱,但至少可以帮助你认清哪些事情值得冒险。而且我们知道,随着尝试次数的增多,结果的平均值会越来越接近期望值(大数定律)。

    4.要点总结

    生活是概率分布的,过去每一件事情的结果,只是众多可能的结果之一,我们不能仅仅用结果来判断之前决策的好坏。

    相信概率,不相信运气。拥有概率思维的人,每次都让自己处于更高获胜可能性的位置,在他们口中“运气”是谦辞。(大部分人不相信概率,用运气可以避免很多没有必要的麻烦)

    坚持大概率,备份小概率。大概率不代表必然发生,小概率不代表不会发生。甚至小概率事件可能连续出现,但这恰恰符合概率。需心平气和。

    幸运儿=大基数*小概率。

    概率是动态值,概率处于变化状态,这取决于你所处的位置,以及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变化的。(最后一个故事,当初在不同位置,概率也在改变)

    运用概率指导生活的方法:决策树。心中有一杆标尺,可丈量世界。

    如果你还不能理解概率思维的强大之处,如果你还认为这很难掌握,不妨看下面这个真实的故事。

    主人公同时用到了上一篇文章讲到的“刻意练习”和这次讲的概率化的思考方式。

    这个故事放在最后,方便各位参考要点总结,好好分析主人公都做到了哪些。

    订阅学习笑来老师和万维刚老师的专栏,是真的提高元认知,这封感谢信今天发好像再贴切不过了。2016年9月24日,我结束了长达一年零两个月的拍牌之旅,在早上11点29分57秒出价86500块,拍得一块上海车牌。中标那一刻浑身颤抖,颤抖不是因为中了车牌,而是为从准备到拍中的这一段经历而激动。 在拍到牌照之前,失败了12次,几乎觉得拍到牌照是件不可能的事情。在笑来老师的专栏以及之前的文章里了解到“概率性思维”的概念,在万维钢老师的专栏以及过往的作品里学习到了“刻意练习”的概念。我在这次拍牌过程里真正地践行了这两个概念,并且得到了理想的结果。

    概率性思维:参加拍牌的大约有22万人,发的牌照11000多张,中标率不足5%。但是仔细想想,其实这22万人,可能真正认真参与的也许只有一半,而在认真参与的人里面,能够弄明白流程最后不发生操作失误的大约也只有一半,这样真正有决心并且有实力去竞争这11000多张牌照的可能只有5万人左右,这么一算,如果我能在这5万人以内,中标率就已经在20%以上。有个这个认识,就不会觉得拍到车牌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20%的概率还是有点低,如何在此基础上将自己的中标率再提高一点?我想到了“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 在拍牌这件事里能反复练习的部分是拍牌最后30秒的步骤,输入价格,出价,填验证码,看准时机出价。这一切需要熟练不出错,51沪牌网站的模拟拍牌做的非常逼真,而且比真正的过程略难。拍牌前的一个月,我每天练习30分钟,将输入价格,出价,填验证码,看准时机出价的步骤几乎练习成“肌肉反应”。等到了真正拍牌的那一天,只是将平时的练习简单重复一遍。我想会这么做的人也不会很多,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中标的概率应当不会低于35% 。 通过“刻意练习”做到自己所能做到的一切,再用“概率性”的思维方式,了解自己要做的事情胜率几何,然后抱着平常心去参与,无论结果如何,这都是在正确地做事。 想明白这一切并践行之后,只用了一次机会,好运就来了。然而,真正兴奋的是,在获得甜头之后,我开始觉得找到了正确的做事方式,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也许错觉,嘻嘻)。得好好感谢李笑来和万维刚两位老师,也要感谢罗胖搭建的这个知识平台。想一想,会有好多想要进步,想要更好的人因为这个平台获益,这的确是一笔了不起的好生意。

    摘自《你应该拥有的最重要的能力》

    这篇文章只是简单介绍了一下概率思维。

    能力有限,难免有所疏漏。

    本质上,拥有概率思维的人,相信这是一个不确定性的世界。而概率是思维是更好的在这个世界生存的工具。

    走在少有人走的康庄大道上。

    三、你所创造的效能来源于你为多少人提供了价值

    所有有效的人脉都是等价交换,教会我一定要做一个能提供价值的人

    如果你随自己的父母参加过什么酒局,一定遇到过这样的情景:一个半大的孩子被家人催着,给别人端酒。

    如果你不想这么干,回家之后免不了“那XX家的孩子多懂事,你就不能学着点?”

    我其实很讨厌很多这种类似的行为,这就像是父母在消费自己的孩子,借此表现的其实是自己。但他们忽略的,甚至被牺牲的恰恰才是最需要用心维护的关系。

    关系,最终一定是能对你有所影响的关系才重要,在这些关系中一定是那些时间长,影响大的更重要;那些喝彩的,笑着接下酒的只是背景罢了,其实他们甚至都谈不上对你、你的家人有什么了解。

    100个只有联系方式的熟人也不如一个可以信赖的朋友,追求人群中的热闹而忽视最应该巩固的关系,得不偿失。

    我的选择

    请认真读下面两句话:

    #“我想更多人喜欢我。”

    #“我想所有人喜欢我。”

    我个人给自己定下的原则是,永远做有效的事,就像之前讲想减肥哪怕每天多走一分钟也能瘦下来,有效果才最重要。口中说着要多努力,计划定的多刻苦,最终连动一步都难才是我们要小心的“妄念”。

    你我应该努力做的便是这能让更多人喜欢,也只能是。

    什么是受欢迎

    先问你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很受欢迎,他凭借的是什么?

    或许我更应该先问这第二个问题,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算是受欢迎,或者说如果你是一个受欢迎的人,你会什么样子的?

    别人对你有好感,或者陌生人容易对你有好感?

    容易获得别人的称赞?

    别人信服你,喜欢听你的建议?

    有的人会认为“朋友多了路好走”,谁都愿意帮你的忙,给我办事,我就是会受欢迎。

    这些看法都有道理,但是如果只强调其中一两点,就是对关系的严重误解。

    得到的熊太行老师把“受欢迎”分成四部分。

    得到对方心理上的理解支持,更容易收获内心自洽。

    可以和对方无碍沟通,满足社交需求。

    在一个群体中相互支持,协调成长。

    遇到危机互相支持、帮助。

    四种受欢迎方式

    拿一款非常经典的游戏来说,最新的三国志13里,受欢迎有四种形式,分别是别人对你表现出:

    敬畏,迷恋,感谢,好感。

    后两者是源于你帮了别人,或者送了他喜欢的东西给他,一对一而且需要付出如时间,金钱的代价,能结交的人也少,而且持续时间不会太久。

    迷恋出现在你做了牛逼的事如单挑赢了吕布,关羽这样的牛人,或者舌战赢了诸葛亮这样的大神,迷恋你的人会有很多完全没有见过的,效率就高了很多,但是持续时间会很短就像新闻一样。

    敬畏就更牛了,只要你的存在度高(游戏里的一个指标,相当于身居高位或者本事很厉害),每时每刻,整个三国世界都会有很多人对你产生敬畏,走到哪都有人敬畏你,想主动帮你忙的人能排成几百米长的队,且持续时间最长。这才是最高效的社交方式,受欢迎不过如此。

    总结一下:

    别人感谢你、对你有好感,是因为你对他做了能让他产生这些情绪的事。

    别人迷恋你就很奇怪,你明明只是做自己的事,但因为取得很好的成就就招来了粉丝。

    别人敬畏你,是因为你是一个值得敬畏的人!也可以说你持续做出令人佩服的事,因而别人敬畏你,你成了他们心中的榜样。

    比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三顾茅庐之前就因自己的才气声名远播(能力);投靠刘备之后舌战群儒,完成三分天下(做事);整个荆州文人归附刘备(能量,诸葛亮算是荆州文人的精神领袖),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德行)。

    如果你想做一个真正受欢迎的人,就先从提升自己的能力开始。

    我们可以参考令人敬畏者的三大特点:

    做出的事情令人佩服。

    本身的能力,德行出色令人佩服。

    具有的能量让很多人有求于你。

    果然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同样一个普通人都能很受欢迎,那他早就不普通了啊。

    当然,你可能会说游戏而已,我想太多了。那就那看书来说吧,看书有两种境界:

    第一“我注六经”,即阅读者去尽量理解六经的本义,根据其他典籍提供的知识来注经书,力求追寻经书的原始意义。

    第二“六经注我”指阅读者用经书里的思想、智慧,来诠释自己的生命。

    书本身的意思当然重要,但如果无助于我,就像是一笔失败的投资,花了钱花了时间一无所获。既然读书可以,玩游戏为何不可以,游戏提供的灵感善加利用之下自然也会有所收获,只是太多人没注意到,或者没有像我一样写下来罢了。

    当然,我要承认,游戏中的关系模式相对于现实中简单了很多。不过也正因为简单,所以它更适合作为原则使用。

    大型场合社交

    如果让你用几个词来形容那些特别会搞关系,受人欢迎的人,十有八九会是下面这几个:

    左右逢源 

    八面玲珑

    长袖善舞

    无一例外都是一大群人中周旋的样子,而不是深交,挖掘的场景,似乎中国人特别敬佩那些能在社交场合“吃得开”的人。

    不知道你是否和我一样,曾羡慕能在酒桌上,活动中夺得“满堂彩”的人,尤其是你喜欢的女生也被逗得笑个不停时。千万不要和他争风吃醋,你们可以安然享受他带给你们的欢乐,却不用承担他负担的代价。

    如果你讲一个笑话能让所有人都笑,那你讲出来的笑话一定是全场最low最粗俗的。而如果你还为了讨好所有人,说了一些过激话或者过度暴露了你的缺点(不是幽默自黑),你或许也会有“满堂彩”的效果。你笑着看大家都在为你“礼节性鼓掌”,但很多人,尤其是优秀的人已经在心里把你在“可结交对象”一栏中划掉了。

    言多必失的的代价远远大于妙语连珠的好处,陌生酒桌上“妙语连珠”=哗众取宠。

    回望过去过去我遇到的那些“妙语连珠”擅长逗乐的人,大部分我都挺看不上的,现在也没什么联系了,一方面可能会是我不太喜欢和这种人相处(可能是觉得有点嫉妒、有点压力),另一方面听起来比较狂“我不认为他们可以做我的朋友”。

    为什么这么说的,首先人的时间是有限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无论社交、学习、玩还是思考都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注意力的,善于“妙语连珠”的人必然是花费大量时间在和别人的交流中,以及想着如何取得别人的欢心。既然如此,他们用在我认为更重要的,能提升自己本身价值的方面的时间比如学习、思考、看书、锻炼等等就必然少了。

    既然不同道,何必难为自己和他们交朋友。

    奔走的年轻人

    也会有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感觉怪怪的,毕竟我也年轻)特别喜欢参加各种大伽云集的论坛,行业会议,然后找人合影,到处递名片。

    这种人通常自己成就一般,朋友圈倒是有很多身份很高、见识不凡的人。他也会给人点赞,但是不好意思,对方压根都不记得他。他们表面上看上是在积累人脉,但关系一定是两个人以上并产生联系才能是关系,一个人那叫单相思。

    建议微信搜索“放下你的无效社交”,一篇被断章取义但很值得思考的文章,深度剖析了关系的本质。

    和牛人私下交流

    想要和比自己能量高的人,一定要进行一对一的谈话。尤其是希望和对方有商业合作,一定要私下或者小型朋友聚会谈。

    和牛人(一定也是忙人)建立关系,一定是你先带着价值去,比如你有好的项目或者对方急需什么帮助你能帮到对方,如果你是唠家常简直就是犯罪。

    高价值清单

    得到熊太行建议:第一次和对方谈话时,注意以下四个点出现的时间:

    赞同你

    欣赏你

    听从你

    追随你

    大多情况下,这四点是渐进出现的,从这四点也可以看出你们双方交往的速度。同时要注意,如果你发现对方能够很快而且自然的表示出赞同和欣赏,很可能是接下来会有什么套路等着你。

    如果你能复述出对方第一次对你的赞美的原句,就会让对方认为你非常重视这段关系。

    除此之外,如果你能第一面就记住对方的长相,姓名。也很容易得到对方的好感,要下功夫,你可以拍照记下来然后把这人的详细资料都记录(一般都是侦探的活)。

    真正高价值的关系一定是2-3个人左右的社交场合,无论是讨论问题,还是谈商业合作都能更深入,更高效。(刘备对诸葛亮的“一见钟情”)

    其他诸多方式,不过是为了找到那么几个真正有价值的人。

    看完两件事: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挺有启发,我想邀请你帮我两个忙:

    点赞, 让更多的人也能看到这篇内容(收藏不点赞,都是耍流氓 -_-)

    关注我和专栏, 让我们成为长期关系

    谢谢你的支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个令我受益匪浅的思维方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tyq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