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考的思考

作者: 雨辰再出发 | 来源:发表于2017-02-13 09:13 被阅读0次

    关于思考,我们最应该知道的是,我们得“监视”自己思考的过程,不能任其信马由缰不加干涉。

    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是在巨大的思维惯性作用下,做出本能的反应。就好像计算机的预设程序一样,计算机自己是“意识不到”自己在人类预设的程序下运行,自然也不知道自己的漏洞在哪,更不会“主动”的升级系统。而我们,既可以按照既定程序运作,也可以不断升级自己的“系统”。这是我们作为万物之灵的“灵”之所在。我们得好好发挥它的作用。

    一、思考的载体与动力

    思考,得有载体。就好像计算机的应用程序,得在处理具体任务时才能显示出其运算能力。我们也得在实践中有意识的观察、刻意的锻炼自己的思维。遇事先让“子弹飞一会”,别急于让情绪、非理性的“自己”代我们做决策,特别是重大问题。

    这就好像是驾驶飞机,有些情况下我们是可以利用自动导航系统来驾驶,但是一些关键场合或是异常情况下,就得切换回人工驾驶。我们现在所做的事就是与自己争夺自己“大脑”的控制权。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然,对于自己感兴趣或是特别有意义的事情,我们更能集中精力去探索。所以,当我们为一些事情赋予不一样的意义时,更能激发我们持续思考的动力。

    比如说,锁定几个对自己最重要的领域,经常问问自己,什么对我是最重要的。可以是自己的工作,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投资,自己的兴趣,或是某一段关系。

    二、思考的态度

    世界直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只是很浅层的表面,我们得像挖掘机一样,穿透层层壁障,才能了解到部分“真相”。王阳明12岁时作了一首诗,名为《蔽月山房》:“山近月远觉月小,便到此山大于月。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这非常形象的描述我们认知的局限,即使眼见也未必为实。

    阻碍我们挖掘真相最大的障碍是懒惰,其次才是方法。有人说思考是违法人类天性的。这点我认同。烧脑的事情太耗人心力,而人的惰性力量是非常巨大的。所以,我们能见到太多的人宁愿一直忙碌,也不愿意沉下心来思考。有多少人是发自内心的去写一篇总结?打磨头脑是比打磨身体更痛苦也更不容易见效的一件事件,但这是我们一辈子都要做的事情。

    怎么克服懒惰呢?曾国藩曾说,戒惰以早起为第一要义。早起是一种核心习惯,如果能把早起与运动或是写作、思考、冥想等结合起来,对一个人的成长而言是大有裨益的。

    三、思考的深度

    通常,我们看到的仅仅是某一点,这样是没有什么深度可言的。比如说,我们看到文件中要求,节假日要对车辆进行封存。可能有些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制作封条贴在车厢上,封存的事就算完成了。但总有一部分人,会往前思考一步,把握封存车辆的目的是确保车辆不会被用于私人用途并保住车况良好。然后再往后想多一步,于是乎他会封存车钥匙,若再进一步,就是与保安做好交接手续,交代保管注意事项等。

    所以,你看,思考要深入也不难,也就是“往前”与“往后”的问题。概括来说,就是要“有前有后”,要有“层次”,不能仅仅是就事论事。道理是很简单,但这是一门技术活,得有意识的锻炼才可习得。

    打个比方,我们碰到的难题,就好像高中时做的难度非常大的数学题,首先要不断的试错,找到一条“能走的”路径,然后再一步步解下去。至于能走到哪一步,甚至是解出答案,看的是日常不断的积累。

    四、思考的角度

    这世界的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所谓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换句话说,问题的答案总是在别处。能够从多少个维度来找到问题的答案,取决于我们在其他方面的积累。

    1.

    常听人说,人都是逼出来的。这句话是有道理的。我们对比生活中的人会发现,对自己狠、逼自己主动挑战极限的人,总是成长得比别人快。为什么呢?懂点健身常识的都知道,要增肌,必须对肌肉进行深度刺激,超过肌肉极限时,肌肉的受损增量恢复原理发挥作用,此时补充适当的优质蛋白,肌肉才会增长。这种原理不仅适用于身体的锻炼,也适用于思维的锻炼。

    图片来源于网络

    2.

    遇到问题时,我们可以尝试着寻找一种以上的解决方案,就好像做小学生的一题多解。这有助于开拓我们的思维,避免走入死胡同而不自知。

    比如,身体有疾病,寻医问药只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办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科学健身达到祛病健身的目的。也有很多人越来越注意健康饮食,提高自身免疫力。还有人非常注重情志健康、心理健康,找寄托。牛人会对上述几个方面进行平衡。

    当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暂时搁置。暂时性的转个头,特别是遇到挫折。否则一旦沉迷于悲伤、挫败、消极的情绪陷阱,很难让自己跳出来。

    有时看似不相关的事情,也能给予我们启发。这就是专注的力量。保持多角度思考的习惯,才不容易被人带到沟里去,或是钻进死胡同而不自知。

    在一次关于加强组织安全管理的研讨会上,针对建立驾驶员档案时是否需要保留其体检资料,大家提出现在交通管理部门年审时已经不需要提交体检资料了,所以企业也可以参照执行。听上去很有道理,企业安全管理没必要比政府部门还严格吧?

    但转念一想,这种提议的立足点有问题。我们不仅仅是因为上级要求才做的,更重要的是降低一个个具体的安全风险。从这个角度看,建立驾驶员档案还是要保留其体检资料,当驾驶员出现心血管疾病等明显职业禁忌时,应采取必要措施予以调控。

    4.

    见过一些人,看似能力还不错,在升迁机会面前,却显得不那么淡定了,甚至于“上窜下跳”。最终结果不理想时,有些人选择消极怠工,对周围人心存抵触,觉得大家不支持他。这是职场大忌。如果自己一根筋,很可能怎么都想不通,但换个角度,从身边的其他事情反推回来,或许有不一样的体验。

    第一个是超车的例子。我们驾车行走在高速公路上,不经意间跟在一部爬坡的大货车后面。想超车时却发现,车道是实线,交通法规不允许跨实线超车。那怎么办?超还是不超?超车就违规,可能会被拍摄到,也可能会有事故风险。不超车就只得耐心的跟着大货车,保持车距,待实线变成虚线时再超。那种更稳妥、更安全?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二个例子是考试。职场也是考场,而且是长考,考本事更考品性。一份试卷做下来,不可能每题都那么顺当。可能会经常卡在某道题目上,有时甚至是很多都不会。有经验的人都懂得,珍惜时间最关键,不会的先跳过去,回过头来再做,把自己的真实水平反映出来。职场也一样,遇到难题想不通时时,思维得先跳出来,不能被挫折打倒,保持努力,抓紧后面的机会。

    5.

    再比如,用补衣服的例子来说明工作漏洞。刚到一个部门,发现基础工作漏洞很多,怎么引导大家去补漏洞呢?打了一个比方。我们穿了一件衣服,面子上看还可以,但里子很多漏洞。有大洞,也有小洞,有自己看得见的洞,也有自己看不见的洞。但暂时又没有条件换件新衣服,那补不补呢?这得看人、看时机。有的人朴素,觉得破衣服暂时也没问题。有的人觉得破衣服穿不暖和,该补还得补。还有的人还专挑有洞的衣服穿。这是看人。看时机什么意思?破衣服夏天穿穿就算了,冬天穿那是会得病的。

    怎样才能让自己的思维拓宽呢?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我们看到的都仅仅是事物的一个侧面!世界肯定不是我们直接看到的样子!“盲人摸象”这个例子已经很好的说明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五、思考的高度

    高屋才能建瓴,看问题的高度跟自身的层次直接相关。

    很多问题,用人性的角度、利益的角度更能一针见血。一些经济问题,采用经济学的分析框架非常清晰。因此,心理学、经济学、逻辑学都是非常实用的学科,值得我们认真研读,并在实践中运用。

    看一些牛人分析问题的文章也是很过瘾的事情。需要我们关注的是,不能一头栽到坑里去,不经思考全盘接受文章观点,而应该将关注点放在文章的分析框架上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思考的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tyz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