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知道为什么,抖音上给我推荐相亲博主类的视频多了起来。
我发现,这类视频要么在教女生怎么找男生,要么在教男生怎么找女生,其中教女生找男生的比例要多一些,剩下的就是吐槽奇葩的。
看了一些,总结出一些规律了:
1、门当户对,不要高配。你列出条件要找的对象,可能完全看不上你。
2、找对象不是借机逆袭。不要瞎提条件,不要把找对象当成翻身的机会。
3、放大格局,认清自己。尤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自己的认识要更新。
02
我的社群也有相亲小组。最近由于疫情,大家的线下见人,进入了一个比较艰难的阶段。
不是你的小区封了,就是我的小区封了,而且封的时候,两个人又偏偏不在一块。
人与人的相处,物理的接触,是很有必要的。虽然有的人可以网恋,但是网恋还是要在现实生活中才能检验,又不是搞元宇宙。
所以不能见面,就会出现很多意外的情况。尤其是相亲见到的人,在情感基础不牢固的时候,也是有很大的风险的。
毕竟,相亲见到的人,相识的时间短,共识的基础薄,风险挑战也大,要持续共同前行,还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
03
人生在世,会见到很多人,但是大多数人都是“自顾自”,而如果有人愿意与你同行,是很宝贵的。
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人生伴侣。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都想“找对象”,然后相守一生。
这件事情,难度还是很大的。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而且和其他的学业、事业相比,也会有所不同。
毕竟,持续行动三十年以上,是很难的一件事。
有的人很幸运,在年轻的时候就遇到了,于是就能一直走下来。
解决了家庭的问题,专心做事业,也能发展得不错。即使事业没有发展,家庭也是值得投入的港湾。
有的人可能没有那么幸运,没有遇到人,或者没有抓住机会。
那这个时候,如果又想有人陪伴,那开始相亲就是难免的事情。
04
相亲是一种在短时间内快速见人的方法,是一种通过特定渠道批量认识人的机会。
有的人排斥这种方法,无外乎因为这种方法见人,看上去“不自然”。
所谓的“自然”,就是在生活中、工作中,偶遇到某个人,然后有很多机缘、不断增进了解,然后又相互喜欢,就自然而然在一起,竟然没有什么“追求-被拒”的痛苦。
这种假想,在20岁前后存在脑海里,是可以理解的。毕竟,那个时候谁的潜力怎么样,未必能完全看得出来。大家都在一种懵懵懂懂的状态里,要是遇到了,就遇到了。
到了30多岁,还心存这样的幻想,那就有点可怜,可能是爱情甜剧看多了,分不清现实,要提升认知了。
其实只要算一算就知道了。
假如“自然见人在一起”对你本人是成立的,那这十年,你怎么也得有几段情感的经历。
但是假如你一直开了天窗,然后内心又想要,那就是很痛苦的煎熬。
这个问题本质是个数学题,只要数一下你生活中能接触到多少适龄的异性,就很快能把现状搞清楚。
如果你一年认识不到三五个新的异性,而且已有的异性又在以一年三五个结婚的速度减少。那你的资源池,是空的。
你在一个空水池里捞鱼,连水都没有,不要说鱼了。
05
在找到人生伴侣的这件事情上,时间是所有人的敌人。
只要你想要找对象,时间就成为你的敌人,在与你抢跑。
你的同龄人在变老,和你一样变老。
那些根据你的要求,划出来的符合你标准的潜在对象们,其实是在不断变少的。
优质的对象,有点像核心地段的房产,有很多人盯着。要么是在房子开发好的时候,就抢完了。要么是你等待二手房的释放,而且一旦释放出来,很快就会找到新的买家。
从这个角度说,靠谱的对象,在相亲市场上,是不具备流动性的,甚至说,他们不太需要流通,一出现坑位,马上就会有人填补。
相反,在市场上流通很快的,很有可能是“渣男”。
只有他们才会很快地开始一段恋情,然后又很快结束一段恋情。
只有他们才会充斥在市场空间,成为你频繁能刷到的人。
而他们往往又很有迷惑性,因为渣男往往具有很高的情绪价值。
所以,相亲就会变成一个很有难度的游戏。你以为重要的,在这个市场里可能没人注意,你觉得不重要的,在市场里却吸引人的目光。你以为对方是什么样的人,对方往往是另外一种人。你在畅想你们的未来,对方可能却在勾搭自己的过去。
在这个游戏里玩的人,都是很有勇气的。他们愿意为了爱、为了未来、为了幸福而投入,他们会反思自己、会复盘行动、会总结经验、会调整策略。他们要见各种各样的人,要不断拷问自己的价值观,要不断反思自己到底要什么。
在这种迷茫与折磨中,如果他们不放弃自己,那最终会有不同的格局与突破。
06
我以前有一句话:
“大数据是在垃圾堆里找吃的,相亲是在骗子堆里找爱人”。
人世间的美好,之所以能成为美好,是因为有人面对黑暗、穿越黑暗,守住了光明。
愿你能成为守住自己内心光明的那个人,成为无须快速流通的核心资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