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亲近的人进行教练对话的时候,怎样能保持中正好奇的心态 ?——由于是亲近的人,我们可能会带有自己的评判不够中正等,那这里呢,需要教练始终保持好奇,去好奇Ta每一个想法背后的原因,像面镜子一样把你对Ta的觉察以提问的方式反射回去。之前也有给亲近的人做教练对话的体会,发现会比给其他人做更难,因为对亲近的人比较了解,就会有很多下意识的评判和想法,也没有那么好奇,感觉到给亲近的人做教练更加容易被带进去,从教练位置教练身份上掉下来。这其实也是对我更大的挑战,用教练的思维教练的方式对待身边的人,也就是教练生活化。
2.对话时间有一定的范围吗?还是由教练对象的需要决定?
通常一场教练对话时常会在30到60分钟会比较合适,但是这个也会要有一个区分 ,对于教练对象带来的这个问题,对应合约的大小有所区分。这时就需要让对方做一个更明晰的界定,可以去问一下对方,“那我们今天是60分钟的时间,你觉得在60分钟的时间里达成什么样的结果对你来说是比较满意的呢?”,让对方也想一想,评估一下60分钟达成这个好像有点儿难,他可能会琢磨,能拿到几个可以探索人生使命的方法也是可以的。
根据合约的不同来把控时间,提前跟教练对话把时间约定好。通过这个问题学习到了合约时间问题的处理方式,在以后的对话里,可以应用起来。之前遇到过有情绪问题的客户,确实发现对话的时候比较长,需要耐心和时间让客户去觉察消化情绪后再进行对话。
3.观察者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呢?
不同的人、不同的阶段,这几个问题下的回答都会不同,也就会出现同样在观察员的位置上,每个人的动作和感受的不同。
所以,观察员的动作没有一定之规,也没有没有对错之分。重要的是,你清晰自己【作为观察员】的合约,并实现它。
学习到了观察员也是有自己的合约的,对于观察员的合约,之前不是很清晰,看了这个答疑之后,有了新的思路,以后做观察员的时,观察的同时更加聚焦了,聚焦到自己作为观察员的合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