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在喜马拉雅上先录好音,分享到群里。在这之后又向爸爸和一个小伙伴硬授。算是“2.5次”分享,依然觉得不够好。好吧,特别不好,特别不好。在分享前、分享中、分享后都觉得不好。好吧,哪里不好,我能学到什么。
一、内心的不自信
分享前把课堂笔记和三本书的笔记重新理了1遍,在原有的笔记上添加自己的想法,觉得自己有很多想法肯说。但是并没有写逐字稿,既想把分享做的特别好(至少听了有收获,发现嘴上说不在乎内心还是蛮希望得到肯定的。人类呀)又不想花太多的时间在上面。一想到要写逐字稿还要做PPT,录音还要反复,感觉一天就干了这一件事就很焦虑。
在此之前还想着分享给爸爸和小伙伴,因为父亲是个“工作狂”,周末周天都在单位,觉得他的生活就是工作,一点趣味都没有,觉得他基本精力在我和妈妈身上。在拖了很久时间在“要不要写逐字稿”以及“该怎么分享上”,时间被磨了大半,最后硬着头皮在喜马拉雅上录音。
反复大概录了2-3次(我知道次数太少),录音的时候发现自己:
1、并没有预想的分享的那么多,开始时不知怎么打开话题。反观自己,潜意识不相信自己,觉得就是什么都没学到,不知道怎么用这么知识(真不知道为何要这样伤害我自己)。大概是太追求强烈的感觉,希望“心念一动,震动十方”。这种要求本身脱离现实,这心绪背后指望的是一节课就改变了人生轨迹。或者不知道怎么该有什么样的心态接受学到知识(此处有小黄人欢呼动图)。
2、分享的时候挺无奈,听音频就知道,前面几分钟至少有2-3次叹气,内心意识到没分享好还是很发愁的。三、20分钟好长,录音时发现自己说话干瘪,没力气。可能平时跟人说话也是这样,那么学的轻快一些,让别人舒服。
其实录的时候知道自己做的并不好,还一个人生闷气。这么不顾效果的行动会砸了自己的招牌吗。可是明月说马上行动,不迟疑。大概是行动起来,做总比不做好。我在做的时候明明知道自己做的不好,但觉得重新写逐字稿再不断的录音是不是延迟行动。
昨天打电话想跟父亲力荐《精要主义》,告诉他为何觉得受用以及为什么看完它很兴奋。沟通中觉得语言无力,连我都打动不了(也许是因为不自信,先是没底气)。其次觉得没完全把看书时兴奋的部分表达出来。这里面有语言组织的问题,在讲话时不懂的如何突出重点,实践暴露问题啊。二是对文章的复述能力。三、可能贪多了,试着把所有的点都说出来,下次要找一个震撼人心的切入点。原来分享沟通也有点销售的味道,任何事都是在销售呀~销售大概就是别人乐意接受你传递的信息。
想想心情不好的原因是注意力放在不会和自己弱项上,如果行动的话从已经接收到的入手。在学习上做加法,学到了什么,相信自己学习到了。即使不相信也不一味贬低自己。还是要哄哄自己,我可以做的很好,会越来越好,从一点一滴,对,从一点一点越来越好。
最后放上音频的链接,让你开心一下,如果想说什么,欢迎留言哦(但愿不要骂人)http://www.ximalaya.com/36174910/sound/3917145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