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复杂度估算
如果把整个疫情比作一个巨大的项目设计,那么我们需要按不同剖面的整体设计:
-
按照年龄层面
小孩有抚养的问题,青少年有读书的问题,就业的问题,老年人有赡养的问题
-
按社会职能分
有教育,医疗,经济等问题
-
按区域划分
有经济发达地区的问题,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问题
......
这里只是简单罗列,实际上层面的划分还有第4,第5第6划分,每一个层面设计的问题也会多达十几条,任何一个问题都涉及到方方面面。
基于任何一个小问题的执行方案都会很深,乐观设计都需要花好几个小时,如果悲观设计那么可能一整天都难以拿出方案。绝对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定的下来的。另一方面,事关人民,十万火急,别说几个小时,哪怕几分钟都不可以耽搁。
矛盾:很急又不能急
这就陷入了一个非常矛盾的境地,不能急,急则出错;不能不急,人民的生命安全危在旦夕。
如果你是一个服务员,偶尔会有下错订单拿错餐品的时候。
如果你是一名项目施工人员,你也会明白,你越催进度,越容易出错导致返工。
如若你是一个平面设计师,你自然明白那些着急做出来的设计必然是良莠不齐,漏洞百出。
这么看,出错是必然的,越急就越错,越错就越急,恶性循环。
如何使之良性循环
- 相对包容。以身度之,考虑整个事件的复杂性,对犯错的人多一些包容,不要一杆子把人打死
- 批评而非谩骂。但不是说就不准批评了,批评是个好词,它是正向积极的,是出于纠正错误的积极结果而做出的善意的言论纠正,但谩骂不是。我们应该正确的批评纠正错误,而不是谩骂,谩骂除了加重错误的可能性,于事无补。
- 倾听受害者的谩骂。如果有人是受害者,他们有资格谩骂。他们的意愿,代表着那些错误中优先级最高的。倾听者如果能认真听取,必定能扭转形势。
系统设计对于低概率事件该如何处理
开始工作了,没怎么关注今天的新闻。好消息是数据看起来有所缓和了,心里比较宽慰。
今天开会在做一个系统的局部设计,一个问题困扰了很久,讨论了半小时也没有很好的结论。
最终选择用额外好几天的工作量来处理一个1个月只5%几率出现的问题。有些同事是谨慎型设计,哪怕5%都一定要出解决方案。有些同事是乐观型设计:认为时间周期长,几率低,可以不出方案设计。
是否做应对方案取决于意义价值。如果这个问题只是导致少量的经济损失,则不需出方案;如果这个问题是设计人生安全的,别说5%,就算万分之五也需要出方案。也就是人生安全的意义价值远远大于经济价值。
如果价值无法估计怎么处理。实事求是,公司能承担3天工作量的浪费,或者公司无法承担潜在危险带来的重大损失则果断使用谨慎型方案。否则,就可以使用乐观型。
在这个方案设计中,我当时更认可于乐观型方案,我的判断是价值低,损害小,无害。因为没有数据可以支撑我的观点,对于未知的结论使用悲观型方案更容易达成意见的统一,执行比讨论重要,所以最后我还是选悲观型方案。
见多了悲剧,就会变得麻木。
见多了纰漏,就会变得散漫。
见多了谎言,就会变得多疑。
习惯了安隐,就会难以应付危难。
习惯有时候真的可怕。要当心那些你习以为常,轻易得到的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