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提问力课,老师讲了NLP逻辑层次模型,通过逻辑层次模型上堆下切来理清问题,他举了自己的一个案例,这个案例对我触动很大。
这个案例是什么呢?是说他儿子小时候想养一只小狗,然后他用了逻辑层次理清提问进行劝服。
问题是妈妈我想养一只小狗。然后第一层是从环境层来提了一个问题:
环境层:“如果我们家养一只小狗的话,要买一个狗笼子,到时候把这个狗笼子放在你的卧室可以吗?”
他的儿子,小孩儿马上就说可以。
接着是第二层行为层,他又就行为层提了一个问题,
行为层:“小狗每天都要去下去遛弯儿,你愿意牺牲30分钟的看电视的时间去遛狗吗?”
然后小孩儿思考了一会,但也还是说好吧。
接着是第三层能力程,就能力层又提了一个问题,
能力层:“小狗可以吃我们的食物,而且更多时候还是要吃狗粮,你愿意每个月拿出100块钱零花钱来买狗粮吗?”
这时小孩儿很勉强的回答,可以。但这是已经不情愿了。
然后紧接着问到第四个,价值观层面的问题。
价值观层:妈妈和小孩儿说,“你太有爱心了,为什么这么喜欢动物?”把这个问题上升到了价值观层面,然后孩子说“嗯,喜欢小动物,特别喜欢抱着毛茸茸的东西。”针对孩子说爱小动物的话,我们可以养养小乌龟,针对喜欢想毛茸茸的感觉,妈妈后来都是买带毛的那种睡衣。在上三层平移,找到了替代。
他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给我的启发是,如果要想达到自己的目的,一方面可以去挖掘对方内心的信念和价值观,知道对方想要些什么,可以用平移的方式找到相同的东西来替代,第二个是如果说不想让他养的话,我们可以在询问,在下三层可以找到一些方法或者对方在意的东西,用这个事儿进行达到自己的目的。
逻辑层次模型在之前我也是说学过,是指我们在思考问题,解释社会现象的时候,会不同的思维,这些思维在不同的层次。在不同的层次思维和解决,得到的答案也不一样。记得最深的是那句话,下切增效,上切赋能。上一层决定下一层,在同平层解决问题,永远没有答案,只有跳到上一层才能找到更多的方法。把这个模型应用到提问力上。棒极了,学习到了新的应用场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