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的真相

作者: 韩德胜 | 来源:发表于2018-09-02 23:55 被阅读3次

这是一本比较有年代的书了,在科技创新发展日新月异消费时代也迎来了一个又一个所谓的营销热点。在这背后支撑的是经典的营销理论,像定位理论,4P理论,而像什么体验营销、娱乐营销,情感营销这种,现在提起来似乎有些「过时」,但是否过时了呢?当然也不是,只是他们属于营销的一种方式,通常在一个营销活动中会用到多种方式混合版。

而消费者购买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用到消费者身上,那就是一千个消费者有一千个购买理由啊。形形色色的人构成了多种多样的消费市场,而作为企业商家索要做的,就是尽量抢占他们的注意力,赢取消费者的信任,并让他们觉得你的产品更值得消费。

为吸引消费者感官,书中也列出了营销宣传活动的十大原则:

1、广告力求简单。

简单明了的广告诉求,能够让受众很直观接收到信息,而不是看着你的广告搞不清楚你的重点在哪而转移注意力。

最好就是一个广告诉求,平面广告就突出一个重点,TVC 短视频广告也要让人看完有个主要的印象,你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纵观我们留下印象深刻的广告,可都是简单粗暴直至在我们大脑中形成挥之不去的记忆。

2、相关性驱动商家与消费者的感情联系。

对一个人越有好感,就会越有欲望与他产生接触。商家产品也是一样的道理,所以请来大众明星进行代言,用各种活动吸引消费者参与进来,有所互动,产生链接的可能性,这都是与他们发生情感联系。

3、总是向消费者出售希望。

一个越是真能量的人就越能够吸引正能量的朋友,反过来,谁也不愿意接近一个慢慢负能量,总是向你倾倒负能量垃圾的朋友。做宣传也是如此,将用完你的产品会产生的美好效果告诉消费者,让他们产生好的联想和希望,你也将获益良多。

4、保持消费者的信任。

信任是产生交易的基础,在生意场上,我们总是试图让对方放下戒备心,先不谈生意,而是交朋友,在取得信任的情况下,一切都可以进行得非常顺利。

记住,信任是一切交易的基石。而没有信任,消费者随时可能转向你的竞争者,再想挽回,可是要付出多好几倍的努力。

5、便于消费者记忆。

所有点都要围绕便于消费者记忆来设计,比如一开始的品牌名称,品牌logo,品牌slogan,品牌 VI 系统,品牌广告语。当你这些做得足够好的时候,我相信在营销活动中,你的宣传也会在一个高的标准上面,有统一的企业品牌形象展示出来,每一次的亮相就是在强化你的品牌记忆度。

6、接近消费者熟悉的本土情况。

这就不得不提到很多跨国公司的本土化战略了。大概很多人都清楚,肯某基在本土化探索这块属于比较先进的了,相对于竞争对手来说。他们开发了多种符合中国口味的粥、油条、豆浆和饭等等。这可能也是他们在华门店数两倍于金拱门的原因吧。

所以,适当做些本地化的探索,能够增加消费者对品牌的好感度。

7、开发拓展消费者的感官范围。

让消费者的眼睛看得到你的独特产品,耳朵听到你的特有广告词,鼻子里闻得到特有的香气,舌尖感受到的是一种味蕾的享受。想一想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产品。我来举个栗子,当你远远看到一个金色拱门的时候,肚子响起来,于是你赶紧跑到目的地,一打开门,还是那熟悉的场景,年轻的装潢,穿着深红色工作服的工作人员热情招待着客人,同时耳朵听到“bababababa”的主题曲,又闻到熟悉的汉堡和薯条味道,没错,这次要点个经典的巨无霸!虽然分量没有以前多,但是一口下去十分满足。

这里的感官相信各位商家依样画葫芦也能学到一招半式,记得不断对消费者进行强化这种感觉。

8、聚焦人的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特别容易透露一个人的喜怒哀乐的一个传达器,所以告诉你的店员,告诉你的促销人员和客服,注意这小小的细节,说不定能给你大大的惊喜。

9、绝不以产品价格为首。

如果你是以价格来吸引消费者,那么很不幸,你可能陷入永远和竞争者的恶性竞争中。如今,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大多数商家只懂得打价格战。但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才是出路,当你的产品有了一定核心竞争力了,还需要去比拼价格吗?

10、对性别保持敏感。

这里有个误区,有的产品消费者为男性,他们的广告就只是针对男性能够接触的渠道投放,并且内容也只针对男性消费者,反之亦然,女性产品也一样。但有些时候,如果换个角度来改变一下做法,比如剃须刀做到打动女性消费者,让她们在特别的日子里关爱一下男性,这样的思路是否也是可以考虑的呢?

如果你在做一款女包或者衣服,而在店里设计上考虑到让男性也能够得到尊重,并且这个时候决策人往往在男性身上,是否能让你的销售进行得更加顺畅呢?

这些可能大多数商家没有考虑到,换个角度,来让你有更多的灵感吧。

最后

所以,要让消费者掏腰包真的很难吗?有时候可能只是你小小的细节做得比别人好,我就能够做下购买决策。但是打动消费者真的有那么容易么?似乎也不是,在你考虑再三照顾他们所有想法之后,他们很可能还是会转向其他产品。

对的,消费者也是多变的,这就要求我们永远都保持学习的心态,把握大众消费心理动态,多观察,多思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购买的真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udv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