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段时间流行一句话叫“间接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很多人看到深有感触,大家表示经常在看了一些励志鸡汤书籍后想要进步,进而发愤图强给自己设定了长期目标。如想要培养阅读习惯,便设定每天阅读半小时。想要学习英语,便设定每天学半个小时英语。刚开始还可以用意志力坚持,时间一长便不了了之了。习惯失败后在心里暗暗自责自己不够自律。
意志力是什么呢?意志力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品质。当人想要达成某种目的时就会产生决心。当你有决心的时候就会产生意志力。我并不是指意志力不能帮惯你培养习惯,而是指单靠意志力培养习惯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大家都知道把大目标分成小目标,可以让人持续的完成目标。好比跑马拉松时,有经验的马拉松选手都会在路途中在路途中定下多个参照物作为小目标的目的地,这样更有利于让他们坚持跑到最后。相反的是,如果开始跑就想着要跑全程,可能很快就会放弃。
这说明人更擅于完成短期目标,那么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个方法来给我们的长期习惯制定短期计划。
制定不可能完成不了的目标,即微习惯。
你想要培养阅读习惯,又无法坚持每天半个小时,那就制定一个绝对可以完成的目标,如每天只看两页书。看到这里你或许会疑惑,只看两页书,也并不能影响什么啊?
首先,哪怕每天只看两页书,一年365天,也可以看730页书,是不是可以看一本或者两本书了。如果你每天都能看两页书,即便一年只看了一本书或是两本书,是不是比完全不看书有进步呢。
再者,当你开始看书时,也许刚开始你没什么兴趣只能保持每天只看两页,但是当你每天都在进行看两页书的行为时,你是否习惯了每天都要拿起书看或者打开阅读软件开始看,当你开始看了,也时长会发生因看入迷而多看了几页的情况。这样是否又和你最开始的目标达到了相同的目的呢。
如果想学习英语,便制定每天一定能完成的任务计划,如我每天只学十分钟。若是觉得对自己来说还是太长便改为五分钟。甚至可以在上厕所时学完今日的五分钟英语学习时间。这样一想是不是容易完成的多。
而好处是,完全不需要你依靠意志力或者自控力来完成。仅仅是每天做一点。
这就是微习惯,即不可能完不成的习惯。
完成了每日习惯后,我们还可以给自己一些正向的反馈,来给大脑建立起完成习惯的愉悦感。正向反馈会持续给我们带来愉悦感,从而促使我们更愿意深层次的学习和坚持。
我们往往会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当你对这件事没有兴趣的时候,如何培养你对这件事自主的学习动机呢。答案是正向反馈。
罗伯特·亨利是美国著名画家,他曾写道:“画一幅画的目的不是为了画画——不管这听起来多么不合理。如果画出来了,画作本身只是一件副产品,可能只是“过去”的一个有用的、有价值的、有趣的标志。每一件真正的艺术作品背后的目标,都是获得一种存在的状态、一种亢奋的状态、一个超越寻常的存在时刻。”
我理解为,做这件事本身带来的超越寻常的时刻让我们更愿意自主学习。
无论是从中得到的满足感、成就感、亦或是完成后得到的赞美和改变都是我们做这件事得到的正向反馈。而持续的正向反馈可以不断地激励我们学习的动力。
正向反馈带来的动力会让我们更容易坚持下去。
微习惯也是一样的,想要培养长期习惯,必不能少的是持续给自己正向的反馈。如达成了目标,从中得到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或是给自己发自内心的赞美都会让你更有动力去培养想要的习惯。可以选择在心底夸夸自己又或是犒劳自己,让你从培养习惯的途中得到更多的正反馈和满足感。
值得一提的是,不要对自己的习惯养成太过苛责。许多朋友喜欢打卡,认为打卡可以起到监督自己的作用。但这里想说的是,如果有强迫症的朋友,不建议用打卡来养成习惯。大家有没有碰到过忘记打卡,或者某天没有时间导致没有完成打卡的。有的话你们是怎么解决的呢?是假装自己完成了打卡还是因为断了天数直接放弃任务了呢。我不赞同用每日打卡来监督自己养成习惯也是如此。
每日完成了固然很好,但是没完成也没关系,不要影响自己后续的习惯养成。抱着这样的想法再来使用打卡软件帮助自己养成习惯吧!
我每个人都能坚定,且毫不费力的做到培养习惯。
当然想要进步,仅仅是做到微习惯还不够。
假如你做到了每天阅读半小时,又或是每天学习英语,每日运动锻炼,刚开始完成时你的内心满足感和这些习惯给你带来的正向反馈会很大。但时间一长你是否会觉得自己读了很多书依然过不好自己的一生,又或是每天学习英语还是不会和外国人沟通。
此时是陷入了习惯养成后看似努力地陷阱了。
让我们来回想一下,最开始想要培养习惯的目的是什么。是单纯的想要改变?还是想要过上人人称羡的自律生活?又或者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是想养成这些好习惯呢?
阅读是单纯的为了博览群书或是从中汲取知识呢?学英语是为了和外国人对话还是为了看懂英文字幕呢?
如果是为了汲取知识,想要从读书来改变自己,那么你问问自己看到书中有道理的地方是划线后扔到一边再也没有看过,还是看到好的地方也跟着改进自己的行为呢。如果学英语是为了和外国人流利对话,那是否有张嘴和其他人交流呢。
比如看一本书,看到觉得好的方法便学过来自己用,如同微习惯一样,如果你看完没有使用这个方法那么你还是不会养成习惯,此时你看书的意义只存在于看过这本书,对你没有产生任何改变,自然对你没有什么帮助,又或是仅仅能让你同他人聊天时有更多谈资。又比如学英语,一味的学习,不尝试在生活中使用练习同样是很难有改变的,如果想要学习英语是想要和外国人交谈,那就勇敢的开口用外语交流,如果是为了能看懂英文字幕,那就尝试看没有中文字幕的英文电影或者书籍。
此时我们需要学会练习。
完成毫不困难的事情可以帮你养成习惯,真的改变还需要主动和刻意的练习。
主动学习我们知道,那又如何刻意练习呢,什么是刻意练习呢?
人的大脑是会偷懒的,如《思考:快与慢》里所言,人的大脑习惯了某种进程后会把这件事转移到依据经验来处理的区域,即大脑舒适区。
就好比开车,刚开始不会开车,于是每次开车都小心翼翼,坐的很直,会时刻关注路面情况。开了一段时间后就习惯了开车,也知道开车的流程,特别是走熟悉的路时,整个人会是很放松的状态。此时大脑已经把开车这件事从困难区转移到舒适区了。
而我们的学习区域有三个,为困难区、拉伸区和舒适区。
困难区顾名思义即对大脑来说比较困难,会产生挫败感。拉伸区即有点困难但是可以做到。舒适区为不用思考就能做到。
在困难区练习会有挫败感让我们没有信心坚持下去,舒适区则是大脑完全不用思考就可以轻松做到。所以想要进步我们需要学会在拉伸区练习。
刻意练习便是让我们处于拉伸区练习。既不会让大脑觉得太难而打退堂鼓,也不会因为太简单而没有产生进步。
我们常说的二八定律也可以用在此处,拉伸区练习为80%的简单加上20%的困难组成。
如若每天练琴时先定好目标,80%的时间用来练习经常出错的地方,20%的时间用来练习已经弹奏流利的地方。让大脑在困难区活动,同时又保持舒适区的适当放松。既不会感到挫败,还可以让大脑不断地学习进步。
这就是利用大脑的习惯来进行刻意练习。
那么,利用完全不会失败的微习惯、保持正向反馈和刻意练习去培养你想要做的任何事情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