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高中语文课文
别课程‖雨巷:苦闷的象征

别课程‖雨巷:苦闷的象征

作者: 四川也人 | 来源:发表于2018-09-10 15:01 被阅读47次
                                           

    [本课程为马正平先生非构思语文理论的实验】

    1.《雨巷》有两个生僻字:彳亍、颓圮。其中的“彳亍”过于陌生,有必要查汉典在线(http://www.zdic.net/)给学生讲解:“彳: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小步也。象人脛三屬相連也。三屬者,上爲股,中爲脛,下爲足也。亍:《康熙字典》:小步也。左步爲彳,右步爲亍,合之則爲行字。”通俗地说,彳亍的本义就是两只脚的小步行走。

    朗读时,还是可以用“想象+朗读”的方式进行。朗读只是发出声音容易,而要读出情感则困难。但是,一旦进入想象,朗读的情感、语调等就可能自然浮现。因为,想象必进入情景、氛围;情景、氛围必“规定”诗的情感、情绪。 建议教师先做示范性朗读,接下来让学生个别朗读。至于是否要小组朗读及班级朗读,笔者以为,这样的抒发孤独的、个体情绪的诗,还是不用集体(及小组)朗读为好。

    当然,可以让学生用普通话与方言对比朗读——或者用普通话,或者用方言,由朗读者自主决定。这样做,也是为了朗读教学产生张力效果。 朗读之后,让学生们合书而说:我读过这首诗,感知到了什么。这种感知,可能是感受、感觉,也可能是认识、知道。这实际上就是诗的主旨初感(直观)。当然,这种直观是否合宜,需要进一步分析确证。

    2.解读标题“雨巷”时,可以指引其先讲出字面意思,再尽可能讲出“雨巷”的氛围感:譬如,“雨”可能给人暗示的是消极感、颓废感;“巷”可能暗示一种受困感、无助感、苦闷感。

    理解-批注:教师要明白,诗歌渲染的(主旨)往往是某种氛围、情感。于是,在指导学生解读时,可以提示:①注意诗中明白、直接出现的表示氛围感、情绪感的语词(如“愁”);②注意诗中通过景物(物象)映衬、暗示出的氛围感、情绪感。③注意人物动作、行为折射出的情感、态度。(批注示范略)

    3.主旨确证:全诗7节,都是在重复、渲染孤独、迷惘、寂寞、愁怨情绪,尤其是动词“彷徨”及“彳亍”出现了5次。如果说,孤独、迷惘、寂寞、愁怨,可以统称为苦闷,那么,诗的主旨或可以表述为:这首诗表现了“我”在雨巷彷徨的孤独、迷惘、寂寞、惆怅的苦闷情绪。

    4.这首《雨巷》美么?请具体说明。

    这里要回答的不只是结论(果),还应包括前提(因)。对一个事物美的判断,说出结论似乎不难:学生凭感受、直觉就可以说出这首诗美与不美。但是,这里要说出美与不美的理由,就不容易了。这个关于美的提问,可以让学生小组讨论,再听取汇报。以下回答,仅供参考:

    《雨巷》是美的。这美表现在:①情感的具象之美(意象之美)。单说压抑、孤独,并不立即见得美,但以悠长的雨巷物象来渲染这种压抑、孤独,就产生了浓重的感染力(直观)。同样,单说我哀愁、惆怅,并不见得美,但以芬芳的丁香、哀怨的姑娘来渲染之,就让会让产生美的触动(直观)。②情感的折射之美。苦闷情绪本身并不是美(最多只是善),但苦闷情绪折射出的作者自由、创造的心灵时空却是美的(厨川白村:创造欲求与强制压抑两种力的冲突形成苦闷懊恼)。③诗的“真(起)——幻(转)——真(合)”结构,既有亦真亦幻的朦胧、又有首尾呼应的清晰。④整首诗一致押gang韵,使诗有明亮的音乐美感,与诗意的黯然愁绪形成了反差,这种明与暗的张力,使读者感受到更多的是美,而不是心理上的压抑。

    5.阅读下面的宋词,与《雨巷》比较,说说它们表现的环境(意象)与情感方面的异同。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比较阅读的目的,是为了更加鲜明地理解《雨巷》。

    《雨巷》的环境是“雨巷”“颓墙”,带有颓废的灰暗色调。而《青玉案》的所写环境是“月桥”“花院”“琐窗”“朱户”“飞云冉冉”等容易引发相思情怀的明丽意象。它们都写出了愁绪,但《青玉案》是期盼青春与共的爱情,而《雨巷》是无名的惆怅以及渴望心灵的相遇、相知而又不可能的苦闷。(“像我一样”强调精神气质的相同,而相同的冷漠气质的人,即使形体相遇心灵也不可能相知)。

    也即是说,《青玉案》的愁绪是明朗、单一的,《雨巷》的愁绪更为朦胧、复杂。前者可以说清,后者不可道明。(当然,也意味着这首诗不宜理解为爱情诗,如果是爱情的苦闷,那么与爱人相遇就可能消除这种苦闷。但是,诗里幻想的相遇,丝毫没有消解这种愁绪的可能)

    6.我是否有苦闷与渴望?如果说,《雨巷》是以“人在雨巷”来象征这种苦闷感,那么我的苦闷可用什么来象征?

    以上问题,答案当然是开放的。但对这样的问题进行思考与交流,是有意义的吧!(最少可以进一步体会“雨巷”与苦闷的象征关系)以笔者的经验,爱自由的人们,或多或少都有苦闷绕身(苦闷感也是人类共同吧)。笔者20岁时在乡村教书,就时时感觉“身在陷阱”般的苦闷、无助。

    7.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请参照上面的片断,用上比喻、排比,写出某个同学的性格及动作。字数、句式(标点)不必与例子相同,也即是可用散文句式写作。(示范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别课程‖雨巷:苦闷的象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ues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