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泉云:“我十八上便解作活计。”乃识得此我,便纵横自在去。赵州云:“我十八上便解破家散宅。”乃识得此我,将无始有生以来所沾染于身心者,尽教粉碎,还我觉明空昧以前清净本源去。此两古佛优劣,人能检得出,湛愚老人与他握手同参。
(注:两人都是成就者,还怎么好分优劣呢。能纵横自在,则纯是向上一路,但即使这样也不见得没业了。对南泉来说,再多的业都是空,奈何不了他。但如果久远世后还要再来度人,那些业还会找他。成就者再来的不少,肉身都要或多或少受业的干扰。赵州已入无为正位,业力自然脱落,但也不见得能脱落尽。如果赵州真把业基本消完了,那就很难再来了,因为没有缘。)
南泉去:“吾自小养得一头水牯牛。”认得此我真,说得此我出,不以他人粘皮带骨,动辄曰切忌道著,不知忌些什么?又云:“拟向溪东溪西,不免犯他国王水草。”说得妙,省力省力。又云:“不如随分纳些些。”说得更妙,越省力越省力。斯理保任此我,费一丝毫力,即有丝毫碍。著跳出功夫窠臼,即是一逍遥无心无事之大丈夫。
(注:“无心无事”才是大丈夫,太重要!几乎所有的“精进者”都在用力地歇,究其原因,无非是自私和贪婪,像这些涉及实修的重要的内容,他们从不细究,而只想赶紧成佛去,做梦!)
今南泉说到随分纳些些,何其亲切绵密,然犹恐人执著此些些而纳。即结上文云:“总不见得,将上面用心处一齐扫去。”所谓认得真,养得妙,真可谓行解相应。学者读此,珍重珍重。
客问曰:“何以谓之随分纳些些?”曰:“此我本分,岂可以谓之些些,以些些名此我,则早失此我矣。然养此我不到此一毫毛些些头上,则所养之功夫粗矣。随字妙甚,即《圆觉经》随顺觉性之随。
你看他随分
恰恰用心时
恰恰无心用
真收纳到些些时。要知此些些,三千大千世界都在这些些之内。更要知无功夫之功夫,不收纳到这些些田地,不能放开包裹三千大千世界。十方如来都是这一条路成就。云门心粗,不为他表彰这些些是什么田地,为后人作榜样,而问他觅牛。在南泉开口已说出此牛,何劳问觅?更有颟顸粗汉,不细究此说,开口便道此理何得以些些为言?何得又云纳?总未梦见南泉。南泉已说,总不见得,又何劳你说?吾人只要在些些上纳而又纳,以至于千纳万纳亿万纳不可胜纪之纳,呜呼异哉!功夫到此,真可以一口吞尽十方诸佛历代祖师。然总不见得,呜呼异哉!
但有言说
皆非实义
但有功夫
皆非实义
(注:谁若能这么做功夫,不成就还能去哪?所以,这样的章节是看不够的,背下来也没有用的,要自己在实践中去体会。有些人修行不得力,妄想烦恼成堆,还只想成就,咋办呢?
所谓“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就是你明明歇在那里,却连歇的念都没有,但凡有一点念的趋向,稍微一觉,依然在歇中。而我们的通病是太用心、太用力,结果折腾出很多问题来!“无心用”太重要了,理上知道是没有任何用的,需要自己仔细去休会,只有无心之时才是此我大张眼目之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