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同一个人同一个情境每个人的应对反映不一样?比如,孩子把作业没有完成,老师叫家长。孩子的爸爸、孩子的妈妈、孩子的爷爷、孩子的奶奶和孩子的班主任老师、孩子隔壁班的老师、孩子的玩伴、孩子的同班小伙伴、隔壁的我应对反映会有明显不同。很有意思的现象,大家可以在生活中看看,有没有一件事对方的想法和反应和我完全不同。
从社会角度来看,人是社会人,我们人类“首先存在于环境之中,我们不能脱离环境,环境塑造了我们,决定了我们的可能性”。
亚里士多德很早就观察到,我们是社会性动物,我们的所说所想都在向他人学习。我们渴望彼此之间建立关联,渴望归属感,渴望得到他人的好评。社会心理学家黑兹尔。马库斯说过,最重要的是人们具有可塑性。也就是说,我们能够适应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外部的社会力量塑造我们对态度和行为。比如,对同性恋的态度。
心理学有一门专门的学科,叫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如何看待他人,如何互相影响以及如何与他人互相关联的科学。社会心理学提出六个重要观点:
1、我们构建了我们的社会现实。
比如我们评价好人或者坏人的标准。
2、我们的社会直觉通常是强有力的,但有些时候则是危险的。
想想八十年代,喇叭裤,长头发的男人被评判为是流氓。
3、社会影响塑造行为:态度塑造行为,同时也被行为塑造。
有一个疑邻偷斧的故事。有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头,他总是怀疑是邻居家的孩子偷的,他看那有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头,他总是怀疑是邻居家的孩子偷的,他看那的人;听那个孩子说话,像是偷斧子的人;那孩子的一切动作神态,没有一处不像是偷斧子的人。不久以后,他去山谷里掘地的时候找到了那把丢失了的斧子。之后他再见到他邻居家的孩子,动作神态便没有一点像偷斧子的人了。
4、个人态度和性格倾向塑造行为。
内在的影响力同样很重要,我们并非被动的墙头草,只会随社会风潮摇摆。内在的态度影响我们的行为。面对同样的情境,不同性格的人做出不同的反应。比如《肖申克的救赎》中的男主角在监狱这个大环境影响下,面对各种不公平的待遇,通过自我努力对自我的救赎。
5、社会行为有其生物性基础。
人类是天性和教养共同作用的产物。天性让我们做出曾经有助于祖先繁衍生息的行为。教养,教会了我们学习和适应各种环境的巨大能力。我们是生理—心理—社会的有机体,是受生理,心理,社会因素交互作用。
6、对于他人的感受和行动,有时候是积极的,有时候是消极的。
今天发了奖金,老板要求不给加班费的加班,想到热乎乎的奖金,加班也可能是为了美好的生活在努力;发奖金半个月后,老板不给加班费的要求加班,加班可能成为了老板在压榨“员工”的价值。
今日情流动:昨天影响继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