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事呢,我就是看看。我喜欢看客姿态,我喜欢做看客。对深度地参与并未有很大的兴趣,大多是如此。可能会有少许情况会的。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不太喜欢以强力扭转什么,自然状态是最为舒适的,大多事情是这样的。我们也早应该从过去的激进状态中挣脱出来了,活着嘛,就是图个舒适、自由和真实。只要别太影响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想干嘛就干嘛,也别吃饱了撑的鄙视别人,犯不上了。在最近较为密集地背诗词中,喜欢苏轼的《蝶恋花·春景》中下阕的“笑渐不闻声渐悄”,甭管它墙里墙外、多情无情。墙外行人来了又走了,墙里佳人喜欢笑就笑,别控制,不扰民的情况下,最好。
背诗词不图别的,依然是自由与舒适。不显摆,不参加任何诗词活动,不和人别人说,不招人烦地到处推广诗词多么好,就自己玩。走在路上,在饭店里吃东西,在有你有我的人潮人海中,不说大隐隐于市的遗世独立,只是图个乐趣,思维的乐趣,最好。和爱读书的朋友偶尔聊一聊,一旦发现对方鄙夷的神情马上收嘴,再不提及。活着,就图个别和人有什么冲突。
世间大事小情,知道了能怎么样,不知道又能怎么样,关注与否又与我何碍。很多游山玩水的诗句,我都很喜欢。看看美丽的风景,就行了,我又不是愚公。愚公纵使又天大的智慧,我也不想要了。对于世界的多种多样的包容和旷达至少更使自己舒适,个人力量终有限,无法做到事事精。
今天不背诗了,但准备了一首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待有心情了再说。刚看一个自媒体视频,up主讲述了自己作为略萨的译者对偶像的追逐的故事,很可爱也有点感动。略萨自不必介绍,著作等身又是诺奖获得者。感叹于人的命运的交织与缘分。我虽然没有偶像或崇拜者也不想见什么人,但作为粉丝、拥趸、信徒(类似的心情)大概是能了解的,经过自身努力从普通的追随者变成和偶像有了深刻交集,想必心情大好是溢于言表。通过故事分析自己,依然是看客心态,深度地参与是另一种好,我看看就好。怎么能做到既欣赏美好和优秀又包容各种美好和优秀且让自己尽量美好和优秀是我更在意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