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得知:
2022年全年人民币存款额增加26.26万亿元,比去年多增6.59万亿,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直接刷新历史记录。
要知道,疫情三年,不少企业纷纷倒闭,失业人员一大批.
上有老,下有少,生活开销,生病开支,都逃不过钱的命运.
可在这样的情况下,居然存款还能大大增加,这是为什么呢?
前日 ,一位中国房地产大佬“孟晓苏”说:
“如果老百姓能拿出三分之一的存款,来买房屋和装修,中国经济不就能恢复了吗?”
这句话一出,直接在网上炸锅了。
网友们议论纷纷道:不知百姓苦,莫说长篇论。
是的,这几年过的苦日子,我们还少吗?
每天活得心惊胆颤,每月为还房贷,车贷而焦灼不安。
古言:未雨绸缪
疫情三年,响当当地打了我们一耳光。
可正因如此,才让无存款的人,大批的月光族,平时爱买买,止不住消费的人,幡然醒悟。
懂得了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的道理。
因为,我们真的不想:
因为钱,而求爷爷告奶奶。
因为没钱,眼睁睁地看着亲人死去。
因为没存款,对人生失去了意义。
俗话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万万不能。
口袋里有钱,心里才安全。
在后浪研究所一份报告中显示:
“2022年全国2200名存钱人中,90后已经成为了主力军,每月有存钱习惯的比例最大,此时的90后已经占据了上风。
而且还有一点至关重要,有三成的人会把工资的50%存入银行。”
这说明什么?
90后的忧患意识开始逐渐加强,懂得用钱给自己买个安稳,让自己踏踏实实地生活,过好平静的日子。
可此现象的产生,专家开始坐不住,发怒了。
银行里的钱变多了,意味着大多数人不消费了。
比如:年轻人喜欢旅行,可以拉动消费能力,带动经济。
年轻人喜欢置换物品,花钱多了,市场就循环快了,发展就起来了。
年轻人看看电影,逛逛街,买买衣服,钱花了,商家赚了,也就顺其自然地一步一步往上走了。
现在不消费了意味着什么?
就像鱼缸里的鱼,几天不喂,没问题,还能摇摇摆摆。
要是十天不喂,你看会不会一命呜呼。
所以,专家正愁,怎么才能拉动消费,让我们把银行里的钱,心甘情愿地拿出来用。
要知道,17.84万亿这笔存款可不是小数目。
也有不少专家发出疑问: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应该有所追求,敢于冒险 ,有消费的冲动劲,而现在,却也只会把钱存入银行,这种消费观念确实不太理解。”
但网友的回复,却十分有道理:
“为什么年轻人爱存钱,不爱结婚,还不是因为目前社会给的压力以及负担,让年轻人不敢轻易消费,加上保障措施很少,因此预防不确定的未来,进行的自我保护。
如果整体社会压力减少,资本家对年轻人工作不再加以剥削,让年轻人充分享受生活所带来的气息,生育率、主动加班、消费自然而然就会上去。
但是现在大家都不愿意开这个口子,只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因此谁都过不好,小家过不好,大家更难过。”
的确,作为一名普通人,对于这种现象,我能真切地感受到:
现在的年轻人不买30元一杯的奶茶了,也减少旅行了,更不会大手大脚了。
就连买个手机,也开始货比三家,等到最低价的时候才出手。
要不然干脆就不买了,把钱留在自己口袋里,总是安稳的。
所以,不管是不消费,降低消费,还是精打细算过日子,把钱留住。
不过,都是为了避免走投无路的窘态,为未来存一个保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