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朋友圈里一个小伙伴发的家里的爱宠柴犬图,眼睛炯炯有神,看着看着,总觉着哪里奇怪。原来,是眼白的问题,不禁一想,动物有眼白吗?
百度了一下,其实大部分动物也有眼白,只是它们的眼白是褐色的,与虹膜很难区分开来。
动物的深颜色眼白是为了伪装和隐藏视线。在捕杀猎物的过程中,如果隐藏自己的视线,就不会引起猎物的警觉,就可轻易地追捕到猎物;而对猎物来说,深颜色眼白同样使敌人看不清自己的视线,从而使自己逃过一劫。
我们日常所说的“眼白”,其实就是巩膜,有支持和保护眼内组织的作用。自然界的很多生物都有巩膜,但是许多都是棕色的,很少有白色的,即便是有,也极少有像人类这样白色的面积这么大的。
所以人类的眼白的确是我们人类进化出的一种特质。
有研究表明,白色的巩膜其实可以说是人类进化的一种表现。对于很多灵长类动物来说,四目相对往往意味着挑衅,因而很容易发生打架。但想象一下,要是平常在大街上走路,肯定时不时就会对上眼。
记得以前那个段子吗?
你瞅啥?我瞅你咋地?
然后就开打。
人类有了白色的巩膜,你的视线往哪边看就很明显,不会被人误解了。人类随着集群的发展,有时候需要和很多陌生人打交道,有时候需要眼神用于传递信息,而视线的转移也很容易表达情绪和你的重点。
又让我想到了“他给了世界一个白眼”八大山人”朱耷。
朱耷(1626年—约1705年),原名朱统,字刃庵,号八大山人、是明末清初的书画家、诗人。于与石涛、弘仁、髡残,合称“清初四僧”,朱耷为四僧之冠。作品中一个个的白眼。是他作品的特点。
朱耷笔下的鱼、鸟、鹿等动物的眼睛都特别大,眼瞳都很小,都是望着天空。像是在翻着白眼。
为什么他会一直画翻白眼的动物?
这与他的身世不可分割,朱耷本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皇族后裔,想着考取功名后,一展抱负,可惜天不随人愿,刚考取完功名,明朝就灭亡了,清军入关。
从此身为皇族后裔的朱耷亡命天涯,之后便隐居山林,削发为僧,后又改信道教,居住于南昌青云谱道院。
朱耷绘画以大笔水墨写意著称,更以花鸟画闻名于世。创作上取法自然,笔墨凝炼沉毅,大气磅礴。画作还有一个特点,便是留白非常多,一张画纸上往往只有一只鸡、一只鸟或者一条鱼,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元素,再题字盖上章,便是一副画,不难其见内心的孤独与凄凉。
好了,以上是题外话了,毕竟能翻出白眼的动物不多,因为动物的虹膜很多都是褐色的,白的部分不会像人类那样分明且大面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