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信不足,案有不信。犹呵!其贵言也。成功遂事,而百姓谓我自然。故大道废,案有仁义。智慧出,案有大伪。六亲不和,案有孝慈。邦家昏乱,案有贞臣。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唯与诃,其相去几何?美与恶,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望呵!其未央哉!
1.案:才。
2.犹:悠闲。
3.未央:无尽。
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只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的统治者,人民畏惧他;更次的统治者,人民侮辱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悠闲啊!他很少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因此,天下大道废弛,才需要仁义规范世人;人们拥有智慧,才会有各种欺骗;家人亲戚之间不和,才会需要用孝道和慈爱来约束他们;国家政治昏庸,社会混乱,才需要坚贞的臣子来保卫。 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也就没有了。这三句话,我认为作为理论来说是不充分的,所以要让他有所归属。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才能免于忧患。应诺和呵斥,相距有多远?美好和丑恶,又相差多少?人们所畏惧的,也不能不害怕人。远望啊,这都没有尽头的样子。
这篇从最好的统治者来引出对仁义道德、聪明才智的辨证看法,引出返朴归真,绝学无忧的看法,并用辨证法去证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