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想找《我的前半生》来看。当然是溥仪写的那本。后来发现几大电子书网站都无。找了比较接近的庄士敦的这本。没曾想到这本页数不多的书居然看了两周多。想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是外国人所写,对于一些中国事件本身不能洞查根本,另外可能也是因为作者本是一位教授英文的老师,而不是历史学者,所述之事多是出于一个老师或是一个朋友的视角,所以书里内容总觉得松松散散,确实没有一口气想读完的动力。
慈禧和光绪,本书中仍和多数历史评价一样,将慈禧归为把持朝政,阻挡进步的罪魁祸首。而光绪皇帝,作者甚至认为在那些中国纪念民主革命人士的名单里也应有光绪的位置。
辛亥革命在几乎所有的书籍中都被评价为中国社会进步的一次运动。我在这本书里第一次看到了对这次革命的质疑。因为史实上,辛亥革命并没有如其初衷建立起西方的资本主义,议会制也名存实亡。在宣统皇帝退位后的二三十年里,没有一个真正有效的政府,很难说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与清政府下的中国社会,究竟哪一个让老百姓吃的苦更多。
如果把这本书看作是庄老师对于自己朋友的一份回忆录,那书中所记述的人物和事件应该更为可信。也会少了些政治立场。
溥仪三岁登基,六岁退位。后在紫禁城城中又生活了十二年,1924年被冯玉祥赶出了紫禁城。在清室优待条件下,紫禁城与其说是溥仪的领地更不如说是关着他的牢笼。而自从被慈禧定为继承人开始,他就是一枚被很多人利用的棋子。清室优待条件是内务府那些官员贪污腐败的大伞和保障,延续的废帝机制则是几千太监和宫女维以生存的希望。溥仪也曾想变成一个革新派,却最终发现一切都是徒劳。就连想查自己的财务状况也会招来一场莫名的大火。就连自己出现了眼疾都不能自己决定去看西医,原因是太妃大臣们不相信洋医生,最后还是庄士敦想了办法才得以医治。
此前,对于溥仪为什么会投靠了日本人,并还在满洲国做了伪皇帝而有些不解。庄士敦在书里的叙述倒让人对溥仪当时的心境能够体凉出一二。
自冯玉祥将溥仪赶出皇宫的当天,溥仪的人身安全就处在无法保障的情况下。有多方势力都有要处决最后一帝的动向。溥仪只好在各国使馆间寻求庇护。不管日本人当时是出于什么目的,溥仪得以进入日本使馆,不仅人身有了保障还有了体面的继续生活。
反观中国人自己,孙殿英以令华夏万代汗颜的方式公然炸开皇陵,肆意掠夺陪葬物品。更将乾隆和慈禧的尸首撒落一地。作为后辈,见到如此行径,看见祖先受辱而自己无能为力,又怎能把希望寄放在一个没有常态,不能给自己任何保障的民国政府呢。
于是他选择了去自己祖先发源的地方。也许在日本人的手掌下,自己也不会成为真正的皇帝,但至少,日本人还会多少能尊重自己,尽管这里面掺杂了几乎所有的被利用之心。
如果假设,溥仪拒绝了前往满洲国当傀儡皇帝。以中国人一贯喜欢打落水狗的脾性,那他会早早的死在那些头脑一热就什么事都敢干的他的子民手里,因为只是他废帝的身份,就够人做足了文章。
看完这书,倒是更想看《我的前半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