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参加了孩子的校运会,老师要求家长帮忙拍摄一些视频和照片分享到班级群里,于是我将手机的视频和照片都发到群里了。然而,我却没有想分享到朋友圈或者亲友群里的冲动。默默地把刚拍的视频和图片都从手机里清除干净了,只留下一两张孩子的倩影。
删掉所有的视频和图片后,我如稀重负。
我不禁想,没有了分享欲是不是一种病?
![](https://img.haomeiwen.com/i16946111/cc50f646420fa339.png)
当某些家长把孩子的视频和照片发到朋友圈时,我却完全没有这种欲望。我觉得发什么内容到朋友圈都是多余的,别人眼中缺什么,看到的你就缺什么。
发朋友圈渐渐已经成为一种负担。
别人的闲言碎语,你在乎。别人的冷漠无视,你习惯。
你为什么要分享到朋友圈?你不也希望得到被人称赞或者评论吗?如果大家都不回应你,你是否就会失落,或者感到打扰了大家,从而否定自己呢?
那又是为什么大家都懒得动手指点赞呢?
也许大家都“成熟”了,不想过多地关注他人的生活;也许朋友圈点赞已然成为一种负担,你点过一条,就被同认识的人的互动信息打扰;也许你点赞过这位朋友的朋友圈,却没给另一位朋友的朋友圈互动,产生不必要的隔阂……
渐渐地,朋友在朋友圈里“隐形”了。有的已经“退圈”——不再关注朋友圈动态了。
而那些亲友群,也不见得那么活跃了。
曾经在在网上,某个亲人分享了很多日常照片或视频到亲友群里,被无视。最后,他退出了亲友群,并最后说了一句话,大概意思是如果大家都不互动,还要亲友群来干嘛?
诚然,亲友群分享信息是需要互动的,如果长期只有一个人坚持,而其他人都无动于衷,或者不积极参与互动。那么长期分享的那个人就会失望,没有了动力,觉得自己一片好心却被践踏。
这本质上是一种不友好的心理。你分享,别人被迫接受,还要“阿谀奉承”。对你的分享的东西都要点赞评论,那么在他们眼中,每天除了工作,就要不停盯着手机来“讨好”你。这现实吗?可是凭什么,他们要讨好你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16946111/01519d1b8379088c.png)
人的时间很宝贵,亲友群或朋友圈已经不是新兴“物种”诞生在人类文明里。亲友们已经过了即时聊天的兴致。加之,人的精力有限,有很多重要的事情和其他体验需要他们用心经营和完善,没有多余的闲情逸致去关注你或者你家人的日常。
偶尔的问候,是一种礼貌的回馈。
日常的分享到对话框里,是一种打扰,而你却不自知。
没有了分享欲不是一种病,而是你找不到一个可以分享的平台。
快乐分享错了人,就成了悲伤。悲伤分享错了人,就成了笑话。
![](https://img.haomeiwen.com/i16946111/fa978626b5470b91.png)
后来,我逐渐把去过的地方,感受的风景,做成攻略,发送到可以帮助其他人的地方,为他们增加一道美丽的风景,收获的不止是朋友圈的赞,而是一众“志同道合”,有需求的人的互动。
帮助了有需要的人,对他们来说就是馈赠,对我来说就是快乐。
分享了我的所见所闻,还为别人带来价值。
这何乐而不为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