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吟 邵雍
头上花枝照酒卮①,
酒卮中有好花枝。
身经两世太平日,
眼见四朝全盛时。
况复筋骸粗康健,
那堪时节正芳菲。
好多筋形程胸体,
酒涵花影红光溜,
争忍花前不醉归。
【注释】
(卮——古代盛酒的器皿。②两世——三年为一世,两世指六十年。
②四朝——宋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四代皇帝。
④芳菲——本指花卉的美好,这里泛指一切美好的事物。
【讲析】
邵雍,字尧夫,宋代人,隐居不仕,处洛阳四十年,安贫乐道,其寓所以“安乐窝”命名,自号为安乐先生,章厚想向他学物学,他说须十年不做官才可学,真吟時作大字等,亦爱饮酒,尝云: “路有钱深存赞理;你无多少系经统”死后温康节。
了解诗人的个性,才容易了解诗中“太学”。“金盛”“劳善”等词的正确含意。“绣花吟”,在男人有发髻,鬓边房核花,这首诗写饮酒时美边插着一枝鲜花,锯《复奇粉*》,“确咐饮饭三四顾,微酸便止,不悛互醉”。可见是诗人实存的生活,饮酒时于酒杯中见头上的花枝,便觉兴致盎然、安而且乐。此联点明主题,也揭示了诗人的乐观情怀。领联总结了诗人以往的经历,他以往的六十年正当赵宋国力强盛,民富物丰的时代,故两世太平,四朝全盛、写的也是当时实情,并非完全粉饰太平。颈联说到现在,虽已六十高龄而筋骨康健,无病无痛;下句进一层说时令景物风光大好。衔杯乐圣之情自在言表。尾联总结照应首联:既然我这一生都是值得高兴的,那对着花色映酒,红光欲溜的时刻,如果不饮醉而归,岂不“相逢不饮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人”么?
曲终奏雅,诗的末句显示诗人“保持晚节”的自勉精神,也是全诗的主旨。确实写得含蓄有味,但囫囵吞枣者却不能享受。初读可能讨厌他美化赵宋的统治,隐居的人总是逃避现实;再读才觉得诗里充满一片积极的乐观主义精神,但又迷茫,诗人隐居不仕,积极些什么?三读才发现诗中有真意,不止于乐观而已。诗人以“保持晚节自励”的感情,通过花枝酒卮来表现,六十老翁还插花已见其乐观精神,一个“好”字,并不只是说花在酒中花更好,而是说花色人面都好。下面扣紧这个“好”字阐发,六十年的隐居岁月,不为达官推荐而屈节,品行好;处在四个朝代的太平时代,躬逢盛世好;虽行年六十而身体健康,这当然好;饮酒时景物风光芳菲美丽,这也好。既然以往的一切都好,而现实也生气勃勃,而凝聚在一个“溜”字上。把人影酒气花光都写得十分他满,好象露珠欲滴一般,显出诗人精神十分激昂,因此得出:争忍不醉而归的结句,真有众流归海之势。这同《诗经》: “厌厌夜饮,不醉无归”相比,又另是一番境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