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弯道超车,不是说超就能超”

“弯道超车,不是说超就能超”

作者: 爬树001 | 来源:发表于2020-04-18 17:46 被阅读0次

网上有一个流行很广的段子:

问:孩子4岁,英语词汇量只有1500左右,是不是不太够?

答:在美国肯定是够了,在海淀肯定是不够。

最近我深刻的感受到了这样的育儿焦虑,,当我“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时候,我觉得我的儿子棒棒哒,当我对比别人家孩子的时候,我发现他是个渣。这个超长寒假,我的心情犹如坐过山车,从一开始的无欲无求,到制定计划执行未果,焦虑、怀疑自己,再到后面告诉自

己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执着于孩子的短板,除了让自己更焦虑没有别的好处,但还是有点焦虑,只是较前阵子缓解了。

扪心自问,为什么我会认为我的孩子不如别人?好的标准到底是什么?考试门门优,奖杯无数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的,我就是按照这样的标准来衡量我的孩子的,虽然知道好的标准,不仅仅是课堂的成绩,还有其他的,比如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人际关系,拥有自己的爱好、热爱劳动等等这些很多元的评价标准,但是为什么我们就对学校的成绩情有独钟,因为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有了好成绩就可以进入比较好的学校,进了好的学校可以找到一份比较不错的工作,当然并不是说没有进入好学校,就不能实现自我价值,而是对于大部分普通家庭来说,读书是最快的捷径。

试想,在一堆职场新人中,名牌学校的毕业生,是不是比普通学校的毕业生机会更多一些,以前我会认为这套标准太片面了,难道名校毕业的学生一定比普通学校好?但当我进入企业,我发现这套用人标准,在筛选人才(指的是应届生求职的情况)的时候是效率最高的,在众多职场新人中,没有时间检验到底谁更合适,那么在一堆简历中,选择名校毕业生的成本是不是低一些,因为大家的时间都有限,求职者的工作经验都是0,也没有特殊的家庭背景,能考入名校的,智商都不会有太大的硬伤,那么企业更愿意相信,名校毕业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更强,想想还是挺有道理的。

所以我还是赞成认真读书,争取进好的学校,当然教育资源有限,人人都想进好的学校,那也是不可能的,而且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的兴趣点也都不一样,有人擅长阅读,有人喜欢语言,有人热爱体育运动,作为父母,只能尽量提供和创造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条件,多方面挖掘孩子的优点,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降低自己的期望值,你我皆凡人,你的孩子是不是比当时的你优秀多了(我就是经常这么安慰自己),只和自己比,每天问自己一遍,今天的你有没有比昨天博学一点,如果有,为自己拍手鼓励一下,今天我真棒!

今天我的s朋友,给我截图了她和她朋友的聊天记录,她们俩的小孩今年即将上小学,最近这个超长假期,开启了疯狂鸡娃模式,幼小衔接作业、算术、拼音、认字、才艺、英语等等,她说她很焦虑,她女儿认字不够多。在我心里,她已经是我心目中的模范家长了,她女儿6岁,超级自律,自己制定计划,6点起床(闹钟一响,马上起床的那种),自己安排各种打卡,不需要家长监督。你看这样优秀的孩子家长也这么焦虑,导致我们这些普通家长都不好意思不焦虑了。

我说,我挺相信天赋(有兴趣,并比别人做得更好一点点)这个东西的,自律也是一种天赋,你女儿这种超强的自律,有什么有可担心的,当然父母推力也很重要,不是说没有天赋就不推了,而是我得让自己接受自己的孩子可能就是非常非常普通的资质,在这个基础上去推,他每进步一点,就觉得很惊喜,不然和别人家孩子一对比,直接被秒成渣,大人受挫,孩子也觉得压力大。当然我也相信,自律的孩子或者表现出早慧的孩子,有父母的榜样作用,但不就是他的父母本身非常有觉悟嘛,所以这是不是也是天赋的遗传?

因为“天赋”的存在,所以每个孩子表现出的兴趣点是不一样的,可能这个孩子的短板就是读书,那家长再怎么推,可能效果不一定很好,曾经看到网上有人在传某个学校的老师说,读书不好的孩子都是来报恩的,因为他长大后很大概率是不会离家很远的,这样可以照顾到父母。换个角度看,是不是也挺有意思的,作为父母,我们要尊重每个孩子的不同,尽管很多时候,很难平静对待,但是我们也要知道,他的短板很大概率也不会弯道超车,做好这个心理准备,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帮助他,并发掘他的兴趣或者技能,至少未来走上社会,可以很好的适应社会,并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是不是这样想,我们的焦虑会好一点。

几乎所有的教育专家都告诉我们,孩子的问题就是父母的问题,孩子不好,就是家长做得不够好,曾经我对此深信不疑。后来我发现当你沉迷一种理论的时候,就失去了思考能力,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同个父母培养出来的小孩,表现出来的也都是不一样的,同样的方法用于不同的孩子,表现出来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当你把所有的责任都往自己身上揽的时候,焦虑又加倍了。父母不是神,也是第一次当父母,也需要不断学习,和孩子一起摸着石头过河。

最近在翻阅之前记录的东西,我看到了在我儿子2岁时,我的心情记录,“牵着他的小手,我们就这样在路上来回,感觉好幸福。牵着他的小小手,终于实现了手牵手一起去郊游的情景。”

曾经我的初心这么简单,健康平安长大。什么时候变了呢,可能看到别人家孩子的时候,可能觉得自己不够优秀,希望他青出于蓝胜于蓝,当非常多的希望和比较累积起来,就变得异常焦虑,尤其最近看到我身边的朋友圈那种鸡娃的拼劲,不做点什么都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孩子。

焦虑是贯穿于这届父母的关键词,育儿真的太难了,但是为什么我们这么焦虑?我觉得还是对未知的恐惧,没有哪个时代能像今天这样,每天都处于巨变之中。十年前微博横空出世,迅速取代了博客。2003年淘宝上线,我们都以为电商就是这样了,谁也没有想过拼多多竟然异军突起,再后来竟然还有微商,这几年人人言之新零售,这个模式,那个模式,处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不焦虑是真的不可能了。

我们能调整的只有自己的心态了,静等花开,可能这个花要很久才会开,又或者永远不会朝着你预设的方向怒放,那么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的调整自己的期望值,从一点一点的小事去发现孩子的优点,肯定他,鼓励他,并推他前进。想想儿时的你,想想你的初心,也许焦虑会缓解一点,这段话写给自己,自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弯道超车,不是说超就能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unz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