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用零散时间听完锦明老师讲“解放科举思想”,有了很多的触感与思考。
自从孩子上了小学后,我因为孩子的学习问题,和孩子产生过争吵,后来也意识到是自己的焦虑与匮乏造成的,但是不能找出根源,今天听了这个课程,终于发现,自己的焦虑源于对根深蒂固的科举思想的不解放,陷入了“学习就能考高分,读好学校,则好工作,有好生活”的怪循环。
有好几次我把我的担心告诉我妈妈,她还很淡定的说,书读不好没关系,顺其自然就好了,我还生气她不懂现在的社会与竞争,现在看来,她才是最智慧的,想来一个人的一生,一日不过三餐,起居睡卧不过七尺,如果抛开维系生命的日常生活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活着的心情。而现在的社会已经形成了竞争与被竞争的习惯,忽略了生活的乐趣。小时候被要求读好书,而与其他的人进行分数及各种培训的竞争,毕业了要与其他的人竞争就业机会,就业了要与其他人竞争得到好的薪酬。有一部分人读了硕士读博士,然后博士后,没有时间谈恋爱,没有时间照顾父母,没有时间去做一件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大部分人在车水马龙,繁杂忙碌的城市打拼,与来去匆匆的行人与熟人形成过客,更与家人亲人长时间失去联系,失去天伦之乐,整日的工作三点一线,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加班,失去了家人及朋友相处的乐趣,而薪酬用来吃饭,用来维系生命用度的不过一点点,其他的就用来陷入买房,换房的死循环,好像一生的时间与精力都用来竞争,买房,买车,而真正想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才发现,“我的时间和金钱都去哪里了?我这么奋斗得到了我想要的什么?而真正需要的东西其实很简单。”所以,纵观历史,原始人活的很轻松,除了狩猎采食的时间,其它大部分时间都是聚集玩耍,它们和广阔的大自然接触,聚集生活,享受群居的乐趣,不用担心孤独,很少有传染病,不会有车祸,更不会过劳猝死。横向上来看,在农村生活的人,不需要那么多的竞争,虽然他们的物质条件不那么的丰裕,但是他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也很悠然自得其乐。
孩子现在还很小,我怎么知道他以后需要什么样的生活,我也不能够越俎代庖去帮他决定,以后他将有自己的人生信条与生活的方式及乐趣,不论他今后过什么样的生活,只要是他自己想要的,开心的就行,我不能用自己的衡量标准去评价它的好坏!
由此可以理解,生活是一生的,是有很多东西组成的,包含了很多东西比如,爱,亲情,婚姻,工作,乐趣,挫折等等,我不知道孩子以后会经历什么,我不能为未知的东西担忧,而读书学习只是通往生活中的一条路,不是生活的全部,我不应该用现在的有限的点,来概括全部的面和可能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