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晚从同学那里搜刮到这本书,他说这本书讲的是右派当时的生活生活状态,他只看了一点,看不下去了,我问为什么,他说你自己看去.....
回来带了三本书夹边沟记事,苏菲的世界,还有一本比较文艺是对世界名画的欣赏。那晚迫不及待的翻开了夹边沟记事,一页一页翻过去了终于知道了同学说他看不下去的原因了。
它主要讲的是1957年到1960年期间,国家搞大鸣大放,让给党提意见,就这样祸从口出,当时或许无心的一句抱怨,或许很中肯的一句建议,都成了被定为右派分子的原因。而且大多数都是知识分子,党员,他们抱着对党的忠诚,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哀莫大于心死,有什么比失去信心更让他们绝望呢?
在荒无人烟的河西走廊、茫茫戈壁,几千名因言获罪的人们,被迫劳教或劳改。夹边沟、右派、劳教、饥饿、粮食、捋菜籽、吃生食、吃撑死、剜人肉,逃跑各种词像放映一样一一从脑海中闪过,那个年代我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现在有时候看到那些老人在生活中依旧那样的简朴、对粮食看的那样的金贵,我知道了我也能够理解他们为什么在现在物质条件这么饱和的时代依然那么去做。
有人说这本书是知识分子的苦难史,是的我承认。第一章上海女人,我印象很深刻他是来夹边沟给丈夫送吃的,结果她丈夫在几天前就已经饿死了,在他的执着下,最终将丈夫的骨灰,可以说是骨头带回了上海;曾经有几次自己也看不下去,只感觉那些场面都太凄惨了。
读完了,现在最大的感受就是感概我们生在最美好的年代,言论自由、有想法可以尽情表达。各种传播媒介,新媒体,互联网+,都是最好的工具。
且行且珍惜,美好的年代,去做美好的事,不亏待自己,追随本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