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父吟》出自徐寿《隆中对》中“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梁父吟》相传是诸葛亮所做,辞中写道:“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垒垒正相似,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讲的是春秋时齐相晏子以二桃杀三士的故事。传说齐景公的时候,有三位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挟功恃勇,简慢公卿,带剑上朝,骄傲欺上,为景公的心腹大患。晏婴为景公设计除去三人,他让景公送去两个桃子,要他们论功大小领取。三个人互不相让,争论起来,结果先后自杀。
诸葛亮为什么“好”为《梁父吟》?《梁父吟》内容为“三士”之死与“晏子”之谋。诸葛亮对于“三士”,是赞叹、惋惜、伤悼;对于“晏子”,则是严谴。叹惋“三士”,寓含了作者对士人如何立身处世之思考;严谴“晏子”,寓含了作者对为相者如何用人及治国之思考。多少士人为功名利禄所诱惑、所役使,迷失了初心,忘记了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君主悬爵禄于上,士人勾心斗角拼死相争,落得自相残杀的下场,于己于国家都是一场悲剧!故作者认为士人处进退辞受之际,当思之又思,慎之又慎!
那诸葛亮对士人如何既安人又修己是如何思考的呢?悬在草庐里的两句话凝结了其思想精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所以《梁父吟》一诗不仅表达了诸葛亮对士人悲剧下场的叹息,更蕴含了作者对为士的立身之道、治世及待士之道的思考及警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