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到底喝不喝酒?

作者: 章雪峰 | 来源:发表于2016-05-21 11:31 被阅读0次

《西游记》全书一百回,共描写喝酒场面103次,平均一回喝酒一次。

其中,涉及唐僧师徒的喝酒场面,就有36次。

这36次喝酒,包括孙悟空本人的8次喝酒,即他从出生到被压到五行山下之间的时间段里,和手下猴精、牛魔王等狐朋狗友的喝酒应酬;

这36次喝酒,还包括从第14回唐僧收孙悟空为徒弟起,到第100回全书结束,唐僧师徒四人共有28次喝酒,计有酬谢15次、奉劳4次、饯行3次、以酒用计3次,联谊、庆功、结义各1次。

奇哉怪也的是,在喝后面这28次酒时,唐僧几乎在每一个场合,都还在屡屡重申“酒是僧家第一戒”!

这,就不大像出家人了吧?

当然,在喝酒这一重大问题上,唐僧师徒四人中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唐僧是自称的“胎里素”,那仨则是都有过喝酒前科的。

想当年,要不是喝了点小酒,我老孙能够大闹天宫,把天宫砸个稀巴烂?要不是喝了点小酒,我老猪能够乍着胆子,乘兴去到月宫调戏嫦娥,犯下作风错误?要不是喝了点小酒,我老沙估计也不至于失手打破了那个要命的玻璃盏。

可见,这仨个二货,在他们在当唐僧徒弟之前,都是开怀畅饮的角色,不带戒酒这些个破讲究的。

所以,即使这仨加入取经队伍,成为唐僧徒弟,我个人认为,他们仍然有喝酒的资格。毕竟,端杯容易放杯难嘛;毕竟,这仨皈依佛门,老实说并非出于信仰,而是出于摆脱自身不利现状、为将来谋一出身的功利目的。所以,偶尔喝点酒、破点戒算什么?

但是,唐僧就不应该喝酒了。

因为,他是有信仰的人。

所谓信仰,是指唐僧出于对于佛教的信奉和尊敬,已将其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而作为一个有信仰的人,他必须遵守佛教所有的清规戒律。

酒戒,正是佛教的“五戒”之一,还是“僧家第一戒”。其余四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

佛教的酒戒,源自印度的佛教典籍。早期的佛教教义认为,喝酒会给修行者的身心造成种种伤害,不利于静修和禅定。事实上,不但出家的僧尼要遵守酒戒,而且在家的居士也就是佛教信徒,也应该遵守酒戒。

可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唐僧喝酒了!

唐僧喝酒了!

唐僧喝酒了!

唐僧至少喝过3次酒。

唐僧第一次喝酒,在第12回:

唐太宗李世民为踏上取经之路的唐僧饯行,端来了一杯酒。唐僧没有办法,只好接了过来,但他还是挣扎了一下下:“陛下,酒乃僧家头一戒,贫僧自为人,不会饮酒。”

李世民坚持要他喝,说:“今日之行,比他事不同。此乃素酒,只饮此一杯,以尽朕奉饯之意。”

并且,他还很不讲卫生地从地下捻起一撮尘土弹入酒中,告诫唐僧要“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

这样浓重的感情压力之下,唐僧只好喝了这一杯。

从此,李世民就害了纯洁的唐僧小孩纸。

说起来,李世民一辈子干过的坏事还真不老少,什么杀兄屠弟、强占弟媳、囚禁父亲啥啥的,以上这件,算是他干的另一件坏事。

这件事的坏,并不在于他逼唐僧喝了一杯酒,而在于他给一直在内心压抑酒瘾的唐僧找到了一个喝酒的理由:素酒。

其实,在内心里,唐僧一直是喜欢喝酒的。只是在找到“素酒”这个喝酒理由之前,他自己不知道而已。知道了以后,他就一直用这个理由来安慰自己,开喝了。

这不是诬陷他,我有证据。

证据在第82回。这一回里,唐僧在和陷空山无底洞老鼠精一起喝酒时,对于妖精递过来的酒,孙悟空在旁边看着:“他知师父平日好吃葡萄做的素酒,教吃他一锺。那师父没奈何吃了。”

此时,唐僧与孙悟空两人,做师徒的时间已久,朝夕相处之下,彼此之间已是知根知底,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孙悟空既然知道唐僧“平日好吃葡萄做的素酒”,可见,在取经路上的平日里,在孙悟空的陪伴和目睹之下,唐僧并不总是饥一顿饱一顿地吃白饭,恐怕,也没少喝葡萄酒。

此时此地,唐僧喝下妖精递来的酒,给自己的心理安慰,给自己的牵强理由,就是这一杯酒,和当初李世民递来的那一杯酒是一样的,也是素酒。

那么,什么叫“素酒”?什么又是与之对应的“荦酒”?

我们知道,佛家茹素,忌荦腥。

佛家所忌的“荦”,是指具有恶臭味的蔬类,例如大蒜、葱、韭菜、小蒜等;佛家所忌的“腥”,才是指肉食。

好,问题来了,有谁喝过大蒜、葱、韭菜、小蒜等蔬菜酿出来的荦酒?

其实,据专家们考证,这种给唐僧带来心理安慰的所谓“素酒”,并非由大蒜、葱、韭菜、小蒜等蔬菜酿出。“荦酒”“素酒”的具体区分,有以下两种:

一、以粮食为原料酿制的酒,为荤酒,以野生果实为原料酿制的酒,为素酒。

二、粗酿而成的,为素酒,经过过滤和蒸馏而得到的酒,为荦酒。

《西游记》虽然写于明朝,但其故事背景是在唐朝,而唐朝还没有蒸馏酿酒的工艺,所以第二种说法我们只能表示呵呵。

第一种说法,其实也不大靠得住。

原因之一是《西游记》第88回,有一段原文“有几瓶香糯素酒,斟出来,赛过琼浆;献几番阳羡仙茶,捧到手,香欺丹桂”。“香糯素酒”,显然是糯米酿制的酒,而糯米就是粮食,但此处仍然被称为“素酒”。可见,粮食为原料酿制的酒就是荦酒,此说不大靠谱。

原因之二则源于我个人的私房喝酒体验。以本人资深酒徒的经验,美酒入口的仓促之间,要准确判断出其酿制原料,并决定喝与不喝,这个能力要很强,这个毅力要更强。说自己能完全做到的,都是骗纸。唐僧也是一个大骗纸。

个人看来,唐僧所谓素酒,就是指低度酒,而荦酒,就是指高度酒。

在这样的认知下,唐僧在取经路上,每一回喝的都是素酒,或者说,他暗示自己,每一回喝的都是素酒。

唐僧第二次喝酒,在第54回的女儿国:

女王却又笑吟吟,偎着长老的香腮道:“御弟哥哥,你吃荤吃素?”三藏道:“贫僧吃素,但是未曾戒酒,须得几杯素酒,与我二徒弟吃些。”这里,唐僧亲口承认,自己未曾戒酒,并且在随后的酒席上喝了酒。

唐僧第三次喝酒,则是在前面提及的第82回陷空山无底洞。

可见,自从被李世民“素酒”的理由打动以后,取经路上的唐僧,一直未再戒酒,反而和葡萄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时不时搞上两杯。

当然,我们也看到了唐僧拒绝喝酒的记录。比如第19回在高老庄,第29回在宝象国,第48回在陈家庄,第62回在祭赛国,第69回在朱紫国,第70回在比丘国,第84回在灭法国,共有7次,他都以酒戒为由拒绝了喝酒。

为什么?唐僧做人为什么这么分裂?一会儿喝酒一会儿不喝酒?

原来,他喝酒是有原则的。而且,这个原则,并不是以荦酒素酒为原则。而是以下两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唐僧喝酒分场合:公开不喝私下喝。他第一次喝酒,是李世民为他饯行,喝酒的只有他和李世民两个人,虽然旁边李世民的随从肯定不少,但基本可以当他们是空气,所以他喝了;他第三次喝酒,是在无底洞中和老鼠精两个人喝,更可以喝了。但以上7次他拒绝喝酒,都是在公开场合。唐僧的顾虑是对的,作为一个僧人,在公开场合纵酒欢饮,有损个人及佛教形象。

但是他和女儿国的女王喝酒,却是在公开场合喝的,怎么解释?这就涉及到他喝酒的第二个原则了。

这第二个原则是,唐僧喝酒分对象:大官喝,美女喝,其余不喝。李世民是大官,所以喝了;女儿国国王,既是大官又是美女,所以喝了;老鼠精是美女,所以喝了。

一言以概之,唐僧是喝酒的,只是有他自己的原则而已。

世上万事,难在把握一个“度”字,尤其是在喝酒这个事上。喝酒贪杯者,比比皆是。

从这个角度看,唐僧虽然未曾严持酒戒,但他喝酒有原则,不贪杯,能够把握度,不因喝酒误事,不因喝酒损及个人及佛教形象,非常难得。

相关文章

  • 唐僧到底喝不喝酒?

    《西游记》全书一百回,共描写喝酒场面103次,平均一回喝酒一次。 其中,涉及唐僧师徒的喝酒场面,就有36次。 这3...

  • 沃德绿世界-泫饮九清清解酒怎么样

    不喝酒,就没得朋友[微笑], 但我一喝酒,又放倒一堆朋友, 酒,到底是喝还是不喝呢?! 喝了伤身体,不喝伤感情, ...

  • 喝不喝酒?

    切几片扣肉,听几段散文,独自家中小酌,满脑子忧愁顿时遗失过半。原本约一朋友,却不巧放了鸽子,原谅他不守信用,习惯就...

  • 喝不喝酒

    【喝不喝酒】剩(分行体) 端木逛超市遇见一老头 他喝十块钱的酒 端木推荐十八块二锅头 老头鄙视他太贵 端木他朋友鄙...

  • 酒鬼意

    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 喝酒头不晕,喝他弄龟孙 喝酒不上头,喝的是个球 过年不喝酒,白来世上走 喝酒不喝醉,全都是浪费

  • 女:酒都不喝,你是不是男人 男:抱歉我不是!!!

    来来来,喝,这瓶一干到底。哪位同学,你怎么不喝呢?不好意思,我不喝酒。酒都不喝,你是不是男人,抱歉,我不是!!! ...

  • 粮食酒,良心酒,诚心价,良心价

    喝酒不喝瓶,简装最聪明! 喝酒不喝盒,环保需要我! 喝酒喝广告,不如捐学校! 一瓶好酒的价格,应该由酒本身的生产成...

  • 贵州茅台镇国酒香酒业

    内行都知道一个顺口溜:喝酒不喝瓶,简装最聪明!喝酒不喝盒,环保需要我!喝酒喝广告,不如捐学校 联系电话188849...

  • 晨间日记

    喝酒三不原则 一、不与喝酒控制不住自己的人喝酒 二、毫无意义的酒不喝 三、酒后不能自己回家的人不喝

  • 劝酒诗

    酒逢知己千杯少,能喝多少喝多少。 喝多喝少都没事,能喝不喝可不好。 (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唐僧到底喝不喝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uto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