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0230713/f17c11696d13b521.jpg)
时间充裕,看书不再有被人追赶着的紧迫感,也因为书架上的书日益增多,可选择的余地无形增大,看书竟然看出了串门的感觉。这家走走,聊两句,那家歇个脚,喝口水。平素怯于与人交集,现实中鲜有串门的体验,却在书中体验了一把串门。
这本书翻翻,那本书翻翻,从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我串到了战国,又按图索骥到了清朝;从汪曾祺的《人生自在》又到了旧俄国的农村——《猎人笔记》,又串到清朝的闲情逸趣——《浮生六记》。从德国的《荒原狼》又窜到日本的《人间失格》……地球是个村,尽显无遗。
从一本书中大致总会延伸至另一本或几本书,不是书中有具体书名,就是书中的内容或者格式让人联想起另一本书,反正闲着便找来另一本书翻翻,就像从这家串门到另一家。串门嘛主人自然是不会留饭的,但闲聊着大半天时间一晃就过了。而且串门都是心境平和、邻里关系和睦的时候才有的行为,谁会怒气冲冲,或者哭哭啼啼去串门的。那不是串门,那是打架或者报丧去的。在病情严重期,手里拿着书,文字落在眼里,却并未落到心上,心早已被焦虑堵塞。这门串得门槛都没进,彼此隔着门遥遥说话,谁也没听清谁的话。如今心境平和,便有了东家长西家短的闲心。
听当年明月闲聊明朝那些事儿,那些荣辱沉浮,那些功名利禄转头空,大明朝近三百年,七册书,几天时间讲完了。不管是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当事人都已难以知晓。而流芳百世或遗臭万年都只是少许人,大多数是无声无息、在历史长河无名无姓的普通人,如你我他。而听当年明月侃完,我又串门到了近代、战国。风云变幻,沧海桑田,在庞大的历史机器面前,个人渺小得蚁族都不是。
历史太沉重,还是听听汪老头说说街头趣闻、花木闲情,听他侃侃戏曲,聊聊美食。然后又找沈三白,听他和芸娘在郊外野炊时跟友人侃大山。然后我又串到瓦尔登湖上,看梭罗独自在孤灯下读书、记笔记,我不发一语。
荒原狼在都市中慌乱行走,困苦,潦倒,无所适从,而他很幸运走出了钢筋丛林,走进了人的世界。我串到太宰治家,看他抱着的妻子低喊“我好害怕”,没人听懂,他终于被挤出了世界。
在世界各地,在古今中外串门,与各色人等聊天,各色场景中都可找到自己的一部分,或许拼不起完整的自己,但串个门,至少打发了半天时间,串来串去,半辈子也就过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