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女孩站在窗口要跳楼自杀,你如何上前去制止她?有的心理咨询师说:你是不是受到了什么样的伤害?你有哪些创伤?女孩仍然要跳楼。有的说:你还这么年轻,以前还有大好的前途……女孩依然不下来。有的说:你想一想你爸妈,他们需要你的照顾……女孩没有变化。这时一个心理咨询师说自己来试试,他带上花镜,粘上胡子,拄个拐杖,上前对女孩说:我能摸摸你的手吗?孩子。女孩伸出手来,咨询理看了看说:我掐指一算,明天你的好日子就到了。只这一句话,女孩离开了窗户口,准备等待明天的到来。朱老师说这是一个案例演习作业,很多心理咨询师都没有通过考试。
自科学心理学诞生以来,心理学流派据统计就有250余种,哪一种最好,是精神分析心理学、还是行为心理学、还是认知心理学、还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答案不是惟一的。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只有是否适合、是否有效之分。就象我们想要去西藏,我们可以选择火车、汽车、自驾、顺风车等等,每一种都无所谓好与不好,这要看我们当下的时间、金钱、身体等等因素。在每一个心理咨询过程中,亦是如此。运用哪一种心理技术、使用哪一种心理学理论,没有对与错、是与非,对结果而言有的只是有效和无效,可以说有效大于正确。就象开头的案例,有人可能感觉是迷信,但在那个危急关头,生命大于一切,能让女孩感觉到希望,产生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就是最好的方式。
想到自己做心理志愿者亲身体验的一个故事:一个女孩16岁,在家中是老大,先是爸爸在外打工时发生了意外,在建筑工地上发生事故死亡。没过两年,妈妈怀里抱着女孩的弟弟去看村上一家娶媳妇,跑的太快,连自己带孩子一起摔在地上,结果妈妈再也没有起来,应该是有基础病。女孩只能和妹妹、弟弟和爷爷一起生活,不到一年的时间,记得是冬天,爷爷也生病走了。接二连三的打击,就是发生在一个成年人身上,也让人难以接受,何况是发生在一个孩子身上。爷爷死亡后,女孩带着八岁的妹妹、五岁的弟弟生活。我们去看她们时,弟弟还不知道生活中所有的发生意味着什么,妹妹身体还有疾病。当时这个16岁的女孩看到我们志愿者,一直在哭泣,而有的志愿者说:“孩子,你一定要坚强,擦干眼泪,不要哭……我摆摆手制止了这样邻居大妈式的劝解。我把这孩子揽在自己的肩头,轻抚着她说:“哭吧孩子,我知道你很伤心,今天就把心里的委屈全都哭出来……孩子哭了好长时间,是那种放声大哭,我当时穿的羽绒服全都被这孩子哭湿了,我只陪着她,什么也不说。等她情绪宣泄以后,我告诉这孩子,想爸妈时就在吃饭时多摆上两副碗筷,告诉爸妈大家一起吃饭。孩子拉着我的手,一直在点头。后来,我们爱之心志愿者又帮助孩子找到一份学校餐厅的工作,并且这家学校校长也答应让她弟、妹到该校学习。
这么多年一直走在学习的路上,但在实践中运用的并不多,帮助到的人也有限。我们所学习的一切心理咨询流派和技术,对我们心理咨询师而言均是工具,至于有效与否,和我们如何运用让工具发挥效力有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