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坐在大巴上,环着山穿过一个又一个彝族自治州。五六小时的车程都在国道行驶,仿佛永远驶离不了绵延的高山。回程也没了来时的好奇,在车上看了比海更深,记得太阳光渐渐从窗帘上落下。
后来也不记得在手机上看了什么,立马关掉屏幕说:“老妈我爱你”,老妈说:“你是不是在手机上看了什么东西。”她猜的真准,可能是第一次说我爱你。但这种表白也是一时之意,因为连看了什么感动的博文都记不得了,真是廉价的表白。
断裂的,不连续的过程根本就是一种新习得的快速体验方法,需要负责和评价的只有那个当下而已。
深刻的到底是什么?是整天想我为什么要活着?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还是想我一定要实现理想?要是每天都这样想不是个哲学家就是个疯子。
今天霍金去世,有条博是这样说:“任何一个伟人的离开,都让在世的人们感到无所适从的恐惧和不安。这是他的伟大之处,被从未打过照面的人依赖”。BBC用了breaking news,令人震惊的消息。真正使人感到畏惧的恐怕另有他物,依赖关系未免形容的太过亲密。总之在这种情况下大家一起伤感,彼此拥抱,相互慰藉也算是真切怀念了。还有条是这样讽刺:“每一场死亡都变成一种隐形的狂欢,像我们小时候刮台风,谁也知道狂风暴雨得死人,但玩水的时候大家永远能从中得到欢愉。”死亡并不是一场盛大庆祝,但他的生平,著书,家庭,理论预言,传记电影只有借助一个死亡的终点才有意义,很多是附加的。这算是愉快的狂欢吗?太过讽刺了点。
畏惧的是未来而已。
最近在想关于观察和思考的问题,观察他人和普通的单个现象其实很容易,但串联起来其实很难。而思考也是在单层面结束,短暂,瞬间,无持续性。如果想说的流畅和明白,肯定要形成自己的语言。
把主题歌《深呼吸》的歌词分享出来;“明天的我,因为无法舍弃,以后只能一步一步向前,再一步一步向前。”我们不想舍弃自己。
昨天教练告诉我:“你可以当主力了,要继续努力。不要骄傲。”每个赞赏鼓励的话语后面都会加上不要骄傲。
最后也希望班上考研的同学都能向前。
网友评论